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电子杂志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道德典型

西坞街道税务场村村民王汝英:年至耄耋心不老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7-10-16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生于1930年的王汝英,学名王敬礽,是目前税务场村王氏家族中辈分最长者,长年负责管理税务场村家谱资料,对于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的事迹也是如数家珍,每当村里有寻访王正廷事迹的记者媒体到来时,王汝英总是乐此不疲地一遍又一遍向来客讲述有关王正廷的事迹。 

  自掏腰包整理家谱 

  自1969年起,税务场村开始管理家谱,文革时期,村民王长华将家谱藏于家中,才使得宝贵的族谱资料幸免于难。1993年开始,在村民们举荐下,王汝英接手整理族谱资料,从时任村书记的王国强处借来电熨斗,小心翼翼地把破损褶皱的纸张一页一页烫熨平整,自掏腰包买来铅画纸和布料,将整理好的家谱一本本重新装订成册,耗时1个多月才整理完毕。王汝英还让做木匠活的儿子制作一个储物箱,用来存放这些家谱册,迄今,税务场村共有7册完整的家谱册。每年,老人都会定期晾晒这些珍藏家谱,防止霉变、虫蛀。 

  “完整的家谱让每个村民都有一种家族归属感,子子孙孙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祖辈奋斗的变迁史。”谈话间,老人已经将储物箱打开,一本本修复如新的家谱册呈现在笔者眼前。 

  曾用英文跟王正廷交流 

  说起王正廷,老人有点兴奋,“我跟王正廷还是有点沾亲带故的,我得管他叫公公。” 

  1944年至1947年期间,王汝英在奉化中学念了两年初中,第三年因为成绩优异便去了宁波三一中学念书(后更名为宁波第三中学),那也是王正廷的母校,那年恰逢王正廷回乡进谱,顺便看望母校,王正廷与当时宁波地区专员会面共餐,还特意把王汝英叫去一同吃饭。 

  那是王汝英生平第一次见到王正廷,王正廷顺手拿了一个柑橘给他吃,王汝英有点难为情,把橘子又放回原处。为了考考王汝英的才学,王正廷用英语跟王汝英聊天,“要知道我们那个年代啊,会说英语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们村很少有人会讲英语,我当时就用英文熟练地跟王正廷进行交流,他还鼓励我要好好念书,还要把身体也锻炼好。”王汝英自豪地回忆着。 

  在王汝英的记忆中,王正廷是个非常热心向善的人,征得母亲同意,他将为母做寿时亲朋好友送来的礼金全部捐出,成立一个“王氏助学基金会”,专门资助村里的学生念书,并鼓励村里的小孩好好念书,做有出息的人。 

  出于对王正廷的敬佩和感激,王汝英分明以“忠、孝、节、义”为自己四个儿子取名。在王汝英的影响下,他的后代比较有出息,有从医的,有自主创业经商的。他们谨遵王汝英的谆谆教导,子女孝顺,家庭和谐。家庭团聚时,其乐融融,十分温馨。 

  “爱管闲事”的热心老头  

  在王汝英的老伴眼里,王汝英是个非常”爱管闲事”的老头,“历年来村中的大小事情他都要‘管一管’。”在王汝英递过来的一本记录本上,上面记有一些村民的生卒年月,个别的还有详细备注。每当一些村民记不清父母辈的生卒年月,就会来到王汝英家中查找记录。 

  据王汝英回忆,1987年,当时奉化县内规定开始使用身份证,而前期的准备工作,由王汝英一人独立完成,他作为村里的代表参加了当时白杜乡举办的身份证查摸登记培训,回来后便逐家逐户上门登记信息,有些村民白天下田劳作,王汝英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上门登记,在王汝英的努力下,完成了村民的身份信息登记。同年7月2日开始,村民们一个个陆续从王汝英手中领走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村民们对王汝英非常敬重,遇事也会征求他的意见。王汝英是村老年协会的委员,每当村里举办老年人活动,他都会带头参加。平时,他义务管理村图书馆2000余本书籍的借阅、登记及整理等工作,细心的王汝英还把这些书籍分门别类,做好标记,方便村民们借阅浏览。                    

  生命不止 笔耕不辍 

  王汝英爱读书,家中的书橱中挤满了各种书籍。他最大的爱好便是阅读,多年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将发生在身边的日常生活琐事记录到日记中,小到读书感悟,大到国家大事,记录他几十年来生活体验的日记本在家中堆叠着,成了一幢幢“小山”。 

  王汝英有本专门的“杂记本”,抄录的内容有国法、村规、家训等,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的琐事,都有所涉猎,包括1956年那场给奉化地区造成巨大破坏力的台风,他也详细记录村里受损的情况。只要是王汝英认为好的内容,他都会随手记在“杂记本”上,笔者随手翻阅,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强军梦”内容也赫然醒目,跃然纸上。 

  每天阅读报纸是王汝英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此他特别订阅了4份报纸,每天一有空闲,就会坐下来翻看报纸,还把报纸上的精彩内容摘抄批注,“现在年纪大了,每天看看报纸新闻,让生活不脱节,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形势嘛。”老人乐呵呵地向笔者展示这些年他所收藏的各类报纸。王汝英的老伴提及,家里别的不多,就数报刊书籍最多。而王汝英对于书籍也是格外珍惜爱护,对于保存下来的书籍都做了特别“保护”。交谈中,王汝英特别提到了文革时期,用16袋稻谷才能换得一部书籍(共16本)的经历,当时家里珍藏的三堆书籍都被破坏掉了,他至今仍感到非常可惜。 

  由于已到耄耋之年,王汝英担忧记忆衰退,从2012年起,老人就潜心钻研,着手写回忆录,把人生经历用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给子孙和乡邻们多留点美好的东西。 (宁波文明网)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薛 莹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