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电子杂志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道德典型

余姚:富巷一老人每年拿出近半退休金助学捐书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7-11-30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11月15日,叩访住在余姚市阳明街道富巷小区年逾古稀的可敬老人柳仁良,缘于兰江中学一位褚姓老师的报料——作为一位企业退休老人,晚年的生活保障全靠那点退休金,但他省吃俭用,八年来每年拿出将近一半的退休金,用于援建学校图书室,并累计向学校捐书近5000册,同时跟四个贫困学生结对助学……

  读书藏书融入生命

  老人住的是三楼一间约60平方米的老房子,两室一厅内的摆设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客厅内除了一张用来吃饭的小方桌和三四把破旧椅子,看不到更值钱的家当。

  步入老人的卧室,简陋的木板床、普通的棉花被褥,以及陈旧的桌、椅、柜,都不是主角。夺人眼球的,是书橱里的藏书,以及枕头旁堆着的一摞书,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走进王阳明》《良知之道》等。

  “每一天,我基本是早饭后散步三公里,午休后花三四个小时看书,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是我的最爱。”柳仁良说,读书、藏书早已融入他的生命。

  出生于1941年的柳仁良,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在他23岁那年,初中毕业的柳仁良因“上山下乡”来到余姚黄沙湖农场劳动。直到20年后的1983年,他和老伴一同被调入市运输总公司。工作实践中,他深切感受到腹中诗书“养料”不足。为此,他就通过自学来“恶补”。渐渐地,买书、读书、聊书、藏书,成为他业余生活的全部。他的阅读面极广,古圣先贤传统文化、文史哲、养生等都有涉猎。

  “刚参加工作时,每月的工资是43元,而租住的房租费每月要付18元,我们夫妻俩还要供两个女儿读书。”柳仁良说,艰辛的生活有书相伴,苦并快乐着。

  2000年退休后,柳仁良一门心思买书、读书。

  柳仁良选书精且用心。像《梁启超文集》12册,是他于2003年冬天在宁波一家书店里偶然发现的,爱不释手,如获至宝。但,看看500多元一套的价格,他只能忍痛把书放回书架。

  “那时每月退休金不到1500元。”老人说,回家后,他总是念念不忘,更担心这套不再版的书被他人买走。煎熬了将近一个月,他实在憋不住了,于正月初二乘坐公共汽车急急赶到宁波,终把这套书请进了自己的书橱。

  柳仁良的父辈中有三个叔叔身在台湾,他就通过亲友的关系去“淘书”,并因此获得了不少好书。

  柳仁良说,尽管退休工资微薄,但除去生活必需费用外大都用来买书了。他说:“生活上应向‘低处’看齐,求知、工作上要向‘高处’看齐。”

  就这样,一本接一本,几十年的积累,柳仁良的藏书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总数量达到了4000多册。“这些书都是我的心血,好多书的来历都有一段故事。”柳仁良说。

  像嫁女儿一样给藏书找最好的归宿

  “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决定将藏书捐出去,开始我以为他跟我开玩笑。”比柳仁良小一岁的老伴杨阿姨告诉记者。

  2005年,柳仁良患了一场病,险些一命归天。“病愈后,我想明白了,虽然我视这些书如同两个女儿一样珍贵,但作为父亲,对女儿感情不管多么深,她们终归有一天要离开我。”柳仁良说,“书的作用不在于谁拥有,而在于让更多的人去研读。我总有归西的一天,决定把这些书捐献给学校,将是书最好的归宿。”

  2009年,柳仁良的愿望在宁波市慈湖中学落地生根。这一年,柳仁良向这所学校三次捐赠藏书2000余册,其中有《中国历史大辞典》《国学大师》(丛书)等,并向贫困学生捐款1.5万元。

  “在整理这些藏书时,每一本都爱不释手,好多书都想再翻一遍。”柳仁良说,想想这些书都将离他而去,有些心疼,但一想到这些书将有更好的去处,发挥更大的作用,又有些欣慰。

  “建校一百年来个人捐书数量最多、质量最高”。这是慈湖中学对柳仁良的评价。

  同时,慈湖中学还以柳仁良姓名命名了图书专柜。“估计这专柜能容纳5000册书,我要把填满这些柜子作为有生之年的一件大事去实施。”柳仁良说。

  针对老友不解柳仁良的“低调爱心”行为,柳仁良说:“做好事又不是做广告,不求人知只要心安。”

  今年,柳仁良得知余姚兰江中学尚无图书室的消息,分两次,捐出了1万元现金和200多册图书,说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助学校兴建图书室,让兰江中学的莘莘学子去探掘神圣的精神宝藏。

  “做善事不一定要是大老板”

  “不要宣传,低调点……”得知记者来意,柳老连连摆着颤巍巍的手说:“做善事不一定要是大老板,收入不高的人也可以向社会奉献爱心。”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柳仁良累计助学金额已逾10万元,捐书金额也有10多万元。

  柳仁良夫妇有两个年龄相差一岁的女儿。以前,女儿均在企业工作,女婿都是公务员。“大女儿今年刚满50岁,现已退休;多年前,小女儿所在企业因效益不好倒闭后,现一直待业在家。”柳仁良说。

  那么,柳仁良的女儿、女婿怎么看待老人的善举?

  “岳父就爱买书、看书。做公益成了他的精神寄托,我挺敬佩他!”柳老的小女婿周先生说,“我们的生活条件尚可,也不需要老人贴补,我们都支持他这样做。不过,老人就是对自己有点抠,平时生活比较节俭,生了病还舍不得去大医院,让我们晚辈很心疼。”

  杨阿姨说,为了买书、藏书,她不得不陪老柳节衣缩食。“住这里17年了,天再热,他总是以不习惯空调风为借口,舍不得装空调。”老人指着卧室里的空调说,要不是前年夏天特别热女儿执意买来安装,恐怕至今都还没有空调呢。

  不仅生活节俭,就连患了轻度帕金森氏综合征,柳仁良也拒绝吃药。“药物无法医好这种病,而且退休金用于吃药治病,就意味着每天要生活在作为病患者的忧愁痛苦之中。”柳仁良说,“而尽己之力把捐书助学作为事业来做,我的心态就从一个需要他人照顾的患者向必须为人生目标而努力的强者转化,就能活出生机与活力。心态好了比吃药更有效。”

  “我们这代人更多的是自己省吃俭用,尽量把物质财富留给孩子,这样能让孩子的生活更宽裕些,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施比受更为有福’,这个‘福’就是快乐。我没能把物质财富留给孩子,如果孩子们能在我们的身上领悟到奉献之乐,孩子们的人生也许会更精彩,他们的生活也许会更快乐。”

  柳仁良说,因担心见面的捐赠会给贫困学生带来压力,近年来好多捐献他都不直接参与,而多是以基金的形式捐助。

  今年,柳仁良在援手兰江中学兴建图书室的同时,还在该校结对帮扶两个贫困学生,今年向每位学生捐助3200元,明年和后年每年分别向学生捐助4000元和5000元。

  柳仁良说,以他现在的退休金总额来说,每年捐助两三万元用于助学捐书,不太会影响夫妇俩俭朴的晚年生活,他会在有生之年一直坚持下去。(宁波文明网)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王颖颖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