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电子杂志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工作简报

北仑:精神生活“富”起来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7-10-16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中国好人、全省优秀基层宣讲员、市文化礼堂特聘顾问、区优秀蒲公英宣讲员……这几年,别在小港街道退休教师钱树德身上的“身份”是越来越多了,走进他的家和位于高河塘社区的办公室,在橱窗里能看到陈列着一摞摞厚厚的荣誉证书。

  钱树德说,这五年来,他一手抓文化礼堂建设,一手抓宣讲工作,精神生活愈发过得充实富足。儿孙辈们也都事业有成,各自家庭幸福美满,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他的带领和熏陶下,对社会、政治及公益事业比以往更加热情关心了。

  这五年,正好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间段,也是钱树德全身心投入文化礼堂建设的人生阶段。2014年3月初,刚过完年没多久,高河塘文化礼堂准备筹建,作为小港街道小有名气的“文化人”“活历史”,钱树德主动要求参与其中。钱树德认为,高河塘文化礼堂的定位应该是具有整个小港特色的,并建议将小港的母亲河———小浃江作为文化礼堂的主题,这个想法获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

  为了更深刻地挖掘小浃江的桥碶文化,钱树德亲自走遍了小港境内的56座桥、3座碶,实地拜访了数十位老村民,并多次到博物馆、图书馆参观查阅文献资料。在文化礼堂的筹备过程中,从图片搜集到实地取景,再到最后陈设物品的摆放,钱树德都一一参与,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只有深入百姓,仔细倾听村民的故事,听得越多,能发现的也就越多,文化礼堂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核心,反过来再用文化内涵教化村民,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钱树德他还义务担任了文化礼堂宣讲志愿者,热情地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解小浃江的风土人情,孜孜不倦地传播着本土文化。

  在2016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钱树德交流分享的高河塘文化礼堂建设、管理和使用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之后,他先后到省市各地,辅导传授文化礼堂建设经验。

  “记得刚退休那会儿,平日里就只是看看报纸、搓搓麻将,现在不一样了,社会活动成了自己主要的生活方式。”钱树德说,如今的他平时就写写文章、给人上上课,为文化礼堂出出点子,每周还会到电视台录制《山海经》,他对这样的生活很享受。

  钱树德的老伴潘惠英,今年69岁,空闲时喜欢跳跳舞、买买菜、忙忙家务。在钱树德到外地讲课前,她总是事无巨细地帮着准备好衣物、笔记本、药品等用品,在钱树德眼里是个典型的“贤内助”形象。

  “物质生活满足了,精神需求也跟上了,现在我和老伴有时会谈谈街道、区里开了什么会,怎样健身锻炼更能养生。”钱树德说,去年他们家被评上全省文明家庭,潘阿姨“很起劲”,代表一家人去参加了省里的表彰会。

  经过这几点的治理,家门口不远的小浃江如今水清岸绿,景美流畅,老两口经常携手到江边散散步。“当年小浃江是清清河水,后来被工业污染,水质墨黑,鱼虾都死光了。‘五水共治’以来,河水又逐渐变好了,岸边的人气也更旺了。”这几年小浃江的变化老两口都看在眼里。

  钱树德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事业有成。两个孙子都很孝顺,他们曾在国外留学,目前已回国工作。一大家子都非常关心和支持社会公益,每到节假日,一家人总会好好聚一聚,不过聊天的话题总也离不开社会政治和公益慈善。

  钱树德说,自己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打造一支会说、会写、会做的“宣讲铁军”,培养好文化礼堂和基层宣讲的接班人,让年轻人走上讲台,“到了那时,那我自己才是可以关门收山,实现二次退休了”。(宁波文明网)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王颖颖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