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图解文明城市

支教中的“宁波力量”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1-08-30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年来,一批批宁波教师奔赴全国各地支教,为那里的教育输入“宁波元素”、贡献“宁波力量”。他们有的在千里迢迢的新疆、西藏、贵州、吉林等地支教,有的在省内的丽水、舟山等地陪伴孩子们成长。他们认真教书,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同时还关注许多“教书以外的事”,比如积极牵线搭桥,携手宁波热心人士为当地孩子们解决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他们化作一盏盏指路的明灯,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温暖的记忆……在年复一年的支教接力中,宁波众多教师通过支教的方式架起了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连心桥,为当地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

北仑支教老师和当地孩子们在一起

  海曙老师主动请战 延长支教时间

  “我主动申请延长支教时间至6个月,真诚希望能把我们海曙区先进的学校管理方法、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带给他们……”7月上旬的一天,海曙区3名支教老师手写3封“请战书”,志愿向组织申请延长支教时间,为对口帮扶地区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海曙区委组织部与区人社局积极联系喜德县,深入摸排当地专业技术领域薄弱环节,并对接当地对教育、卫健方向的专技人才的需求,以“订单需求”方式精准选派首批12名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喜德县开展针对性协作帮扶。其中,教育与卫健领域各6名,于7月初前往喜德县开展帮扶工作。

  一抵达喜德县,几位老师就参观学校、了解当地教育发展现状,深切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在社会各界的援助下,喜德县中学的硬件水平与不少经济薄弱地区相比已经不错了,但教育管理等‘软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支教老师杨水荣以喜德县中学为例介绍,该校初、高中部合计超过3600人,但全校只有200余位教师,其中32位为支教教师,师生比例为1:18,平均每位老师一周课时高达18节,工作压力与强度极大,授课质量不免受到影响。

  这让杨水荣老师十分担忧,考虑到自己原本的支教时间只有1个月,短暂的时间无法帮助学校摆脱现状。于是,他与另两名支教老师茅斌、唐锡平商量,欲延长期限至3个月到6个月。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认为“多待一个月,就能帮学校多缓解一个月的教学压力。”

  在考察期间,支教老师们还进行了家访,了解当地家庭的教育理念与现状。“多年前,当地老师得挨家挨户‘请’孩子们来上学,如今随着不少优秀学子学成归来为家乡带来改变,许多家长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来自宁波市第十五中学的支教老师吴江说,他们在考察期间发现,当地学生学习强度并不比沿海地区低,学生们一般早上6点多起床早锻炼,一天学习结束要到晚上10点多。

  “孩子们这股勤奋刻苦的劲儿让我们十分感动,相信在专业引导与管理下,能够充分挖掘当地孩子们的学习潜力。”前往支教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多留一段时间,希望能在教研体系、教学方式、爱心结对等方面为当地提供帮助。

  “今年是海曙区与喜德县第一年开展东西部协作,希望海曙区的专技人才为喜德县的教育事业输入新鲜血液,让当地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曙区向四川凉山州喜德县选派教师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东西部协作的统一部署的重要举措。本次选派的6名优秀教师中,支教18个月的有1名,支教7个月的有2名。另外3名短期支教老师的个人请战获批准后,均延长了服务期限至3个月到6个月。他们积极发挥支教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科研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两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据悉,这样主动请战要求延长支教时间的宁波教师每年都有,他们在西藏、新疆、贵州和延边谱写了一首首宁波教育人的奉献之歌。

宁波支教老师刘杨在安图县第二实验小学上校级公开展示课《四小天鹅舞曲》

  鄞州老师成了 库车孩子们的“妈妈”

  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支教是鄞州职教中心陈王玲老师从事教育事业以来的一个梦想。去年,这个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过了一年半时间,陈王玲所负责的库车中等职业学校高考班升学率升至90%,创该校历史纪录。

  援疆第一个月的一天,午餐时分,陈王玲发现有数位学生在教室里看书,没去吃饭,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几个学生因为家庭原因生活费都是靠自己周末去果园帮忙除草、采摘赚来的。当时因为疫情原因,库车中职放假时间调整,原来每周的双休改成一个月休息两天,于是他们失去了这一收入来源,家里给的生活费只够每天吃两顿饭,所以这几个孩子都只吃早饭和晚饭。问他们中午饿的时候怎么办,学生毛拉肉孜说,“老师,我们多喝点水。”斯拉吉丁说,“有时早饭吃馕,我们就留一点。”得知情况的陈王玲老师感到很心疼。此后,她每月给这些孩子100元用来购买午餐,但这样的孩子这个班级有、那个班级也有,她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怎么办?于是她向派遣单位——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求助,着力搭建鄞州职教中心与库车中职友谊之桥。鄞州职教中心捐赠善款26000元帮助库车中职43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陈王玲则资助其中2位品学兼优学子每年各1500元的生活费。

  这一年的支教当中,陈王玲把爱无私奉献给了新疆库车的学生们,库车中职的孩子看到陈王玲老师,常常会亲切地叫上一声“陈妈妈”。

  库车支教期间,陈王玲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一年半时间里留下一笔离开时带不走的资源?为此,她在上课之余参与中职教师考核听评课50余次,多次开展讲座,培训教师240余人;走访企业、摸排学生实习情况,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出了适合库车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训课程的开设方案并建设相关实训场地,申请到阿克苏地区库车中职物流实验室建设资金476万元。

  同为鄞州职教中心教师的丈夫杜丙科在家既当父亲又当母亲,照顾年幼的女儿。上班时他要管理班级49个大孩子,下班后时间则属于女儿,只有等女儿熟睡后的深夜才是他自己的时间。在这一年半内,他利用碎片时间积极准备,在市级以上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陈王玲坦言,沉下心融入当地做事的经历非常美妙。她希望两人能趁孩子小家里有人管,一起去新疆再为当地的教育做点事。

  今年五月末的一个午后,“共建宁兹”奖学金捐赠仪式在新疆库车市阿克吾斯塘乡中学举行。本次捐赠由宁波援疆支教团毕恋珍老师牵线,宁波爱心人士李先生将连续为该中学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学子捐款3年,每年出资3万元。

  这次爱心捐赠缘于去年12月,毕恋珍老师随宁波支教团来这所中学听课,得知学校部分学生家庭仍有一定经济压力,她萌生了帮帮孩子们的念头。于是在春节返甬期间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她说起支教时的所见所闻,在场的李建宁先生被她的讲述深深感动。于是,就开启了这段善缘。

  捐赠仪式上,代表宁波李先生出席的毕恋珍介绍了“共建宁兹”奖学金的设立初衷,她激动地说:“此刻,看着你们充满热忱和渴望的眼神,我更加感受到此次活动的意义。外面的世界很辽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希望你们可以在爱的滋养下,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走向远方,走向精彩的世界,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人,成为一个有能力使自己幸福,有能力奉献社会的公民!”

  此前,由毕恋珍老师牵线搭桥的奖学金捐赠活动,已进行了两次。一次是由肖先生捐赠设立库车市墩阔坦镇中学“肖迎巍来”奖学金,另一次是由蔡先生捐赠设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一团中学“小胡杨助学金”。

  据了解,3次捐赠数额共计27万元。

在库车支教的宁波老师黄海霞(左)在电台直播间讲课

  支教接力棒 宁波教师代代相传

  对口支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支教,对于宁波教师来说由来已久。近年来,宁波支教教师派出规模越来越大,外派支教人员从骨干教师,拓展到各类各级学校的管理人员;学段和学科门类越来越齐全,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技校也参与其中,一些在甬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教师也纷纷加入支教队伍,支教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我市承担着8省11地32个区县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据统计,近三年,全市每年有近500名老师在省内外支教。从2011年至去年初,我市共选派了173名援疆教师、2名援疆干部、9名援青教师、23名援藏教师参加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其中第九批共选派了1名援疆干部、74名援疆教师,是我市历年来一次性选派支教教师人数最多的一次。我市派出的支教教师都是教学骨干,各方面综合素质突出。这些教师老中青结合,90%来自省二级以上特色示范学校,覆盖全部高考科目。

  近3年,奉化区共选派46名优秀教师前往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安图县,新疆库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和丽水市缙云县等地开展支教工作;鄞州区先后派出61名教师,远赴新疆库车和吉林延吉、和龙支教,目前仍有6名教师在库车、7名教师在延吉、16名教师在和龙开展支教帮扶。

  山海有情,岁月不老。在祖国各地,宁波支教教师们奉献了光与热,把爱的种子撒播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个人事业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共同努力推动各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宁波日报)

支教老师王挺在上课中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陈 捷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