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图解文明城市

宁波唤醒城市闲置空间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2-08-08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城市的美与活力,不仅仅体现在高楼大厦、宽阔街道和璀璨灯光,它还隐藏在每一处街景掠影、每一条林荫小径、每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落。

  近年来,宁波市各地积极挖掘街头巷尾的碎片空间,打造烟火与静谧兼容的“口袋公园”;盘活“脏乱差”的桥下空间,打造活力动感的嵌入式体育公园,努力推动城市空间由闲置变闲适、由零散变灵动。

  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精工细作方能绘就城市画卷。在如何用活用好城市“剩余边角”的尝试中,越来越多的“城市之美”被挖掘出来,让所见之处皆为风景。

  近日,驾车经过沧海路与首南路交叉口的市民欣喜地发现,原先略显枯燥的沿路景观已被连绵的向日葵“金色花海”所取代,为甬城夏日增添了几分蓬勃生机。

  时间倒回到今年年初,这个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地块,除部分区域用作苗木移植用地外,仍基本处于环境杂乱、荒废闲置的状态。从3月份开始,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部门对该地块进行渐进式开发改造,快速完成了地块内杂物清理、地形整理、园路新建、出入口打造、乔木移植、观赏类经济作物(向日葵)播种等工作,并结合该地块的地理位置和公园形态特点,为其取名为湾底郊野公园。在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同时,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到了“诗与远方”。

  这样的尝试在我市已经屡见不鲜。位于朝晖路朝晖桥西南侧的园林移植苗圃,曾因靠近马路与居住区,一度成为“白色垃圾”的聚集点。去年,园林部门在原乔木点位基础上进行适当补种,并融入景墙、休息座凳、健身设施,用空间上的“曲线分割”手法,打造了一处兼具赏景和游憩功能、以“年轮”为主题的“口袋公园”。还有曾被评为宁波市“最差绿地”备选的鄞州区老年公寓东侧地块,经过梳理改造后,增设了休闲、健身设施,为老年公寓居住人员及周边市民健身锻炼提供了极大便利。

  截至目前,鄞州中心城区累计推出公共空间“口袋公园”4个。今年,鄞州园林部门将进一步梳理挖掘道路交叉节点闲置空间,开展悦盛桥“口袋公园”和江东南路卧彩河旁、江厦桥北侧甬小园等绿色新空间建设,塑造更加完善的街头公园绿化体系,将更多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实的转角微景观呈现在市民面前。 

  桥下空间变身为体育公园

  这段时间,宁波接连经历了高温酷暑和狂风骤雨,但潘火高架桥下的一座半开放式体育公园始终热闹非凡。据了解,这座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已经运行了两年多,场馆使用率达到100%,日均客流量600余人次,晚高峰运动场地预定日日爆满。

  将城市闲置土地改造成体育场馆,开拓全民健身渠道,是宁波卓有成效的尝试。记者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20余个由桥下空间改造成的体育场馆。

  渣土成堆、垃圾遍地,且多次整顿不见效果……长期以来,镇海区庄市街道万市徐村高架桥下的空间,给人以“脏乱差”的印象。为此,街道创新改造模式,与高速路政部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由该部门代管桥下空间,邀请相关高校专家精心规划,建设1.3万平方米的“运动长廊”。

  近4年来,“运动长廊”服务周边7个村子的数万名居民,满足了其日益增长的运动消费需求,成为桥下空间改造的典范。

  目前宁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省平均值,但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集聚,体育场馆辐射的“盲区”仍有不少。以潘火体育公园附近的茶苑小区为例,该小区距雅戈尔体育馆3.5公里,距鄞州体育馆约4公里,居民去哪个体育馆都不近。 

  潘火体育公园的出现,让茶苑小区居民的这一困扰烟消云散。近段时间,庄先生常常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步行5分钟到场馆打羽毛球。“身体健康了,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还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球友’。”运动完的庄先生笑容满面。

  今年4月,位于宁波绕城高速(天童南路-宁南南路段)桥下的首南体育公园完工,这是鄞州区继潘火体育公园、福庆体育公园后,第3个采用“以用代管”模式打造的桥下空间嵌入式体育公园。目前,这3处桥下体育公园日人流量约有450人次,年人流量达16万人次,实现了良性运营。

  提升闲置地块利用价值

  近日,鄞州高级中学的500余名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他们来到鄞州区九曲河畔的农耕研学园,帮忙收割了16亩小麦,收获所得全部归入鄞州区公园城市绿化基金,用于公益事业。

  九曲河农耕研学园所在地块位于九曲河两岸。该地块面积约24亩,此前为闲置状态,且时常出现无序种菜、乱堆放等现象。去年9月,此地经相关部门整治后,进行平整复垦,种植了16亩小麦。今年5月,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九曲河农耕研学园,并计划持续推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系列主题活动,目前已有1200人次参与农耕体验活动。

  “‘双减’政策推行以后,园林部门与鄞州高级中学、善园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农耕研学’主题户外劳动实践课,让孩子们能够撸起袖管、挽起裤腿,真正置身于田间地头,学习农耕知识,体验劳作的艰辛。”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融合公园形态与农耕场所、研学基地的新型场景空间,使原先的闲置地块成为城市中难能可贵的研学实践基地,不仅展现了园林部门建设“公园城市”的决心,也打开了闲置地块利用的新思路。

  不仅于此,我市闲置地块利用还充分结合了周边环境特色和功能定位,让它们真正活起来、靓起来。园林部门通过排查中心城区道路两侧、公园内部地块使用情况,梳理出一系列使用率不高、特色欠鲜明的闲置地块,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景观。如四明中路中间绿化带,结合热力管道铺设情况,将其打造成为极具江南特色的旱溪花境;在鄞州公园一期、院士公园等地开辟专门区域,将低效绿地转化成为郁金香园、梅园、紫薇园等特色“园中园”,成为应季“网红”打卡点;利用鄞州公园二期空地,专门打造水蜜桃种植采摘园,并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增强园林工作的互动性与趣味性……通过挖掘地块价值、拓展功能、重塑景观,让闲置地块更显绿意、更具生机,也让市民拥有更多“转角见美”的惊喜。

  除此之外,城管部门还针对不同桥下空间特点,探索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整合利用方式。如以街道牵头、业主出资、物业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后期监管为模式,将桑田南路立交桥下空间改造成临时停车场,新增车位100余个,解决了东湖花园小区居民停车难的问题;以澄浪桥(永达路和江东南路交叉口)桥下空间为试点,利用废弃木屑、彩色树皮,再辅以麦冬点缀,因地制宜“绘制”各种图案,打造别具一格的木趣空间,既解决了桥下空间灌木生长不良问题,也丰富了城市景观。

  闲置空间大有潜力可挖

  曾几何时,城市管理者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一些闲置空间环境乱象反复、养管成本高昂,找不到破解之法;另一方面,优质的休闲和健身场地稀缺难觅,居民长期处于“休闲健身去哪里”的困惑中。如何兼顾城市面貌改善与空间高效利用,成为亟待破解的城市治理难题。

  在这方面,鄞州区“以用代管”的探索模式值得肯定。“我们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本,并通过制度化运行,督促企业、市政部门各司其职,努力推动城市消极空间向积极空间有益转化,如潘火桥下空间建设已成为‘创意点亮城市’的样板案例。”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已征用还没开发的地块、桥下空间等各种类型的城市闲置空间,尚有很大潜力可挖。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统一谋划,增强其公益色彩,使之更好地惠及普通百姓和弱势群体。”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慧军认为,宁波利用城市“边角料”建设绿地、公园和健身场所的大方向值得肯定,同时建议打造一批公益性强的“休憩驿站”,供环卫工人、过往的老人等特殊群体休息“充电”。

  唤醒闲置地块,还应注重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金融系教授田剑英认为,只有推进社区公共空间社会化运营,才能激活社区治理创新的一池春水。闲置空间的治理,包括设计、议题、项目、活动,需要社会化视野,注重服务主体的市场化,这样才能打造可持续的民生福利,形成良性循环。(宁波日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张 理趣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