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电子杂志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头条

余姚横坎头村:时隔半年,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了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9-08-15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海曙党章学堂。 记者 崔引 摄

    8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聚焦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让这个“浙东红村”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当天上午,记者再次驱车来到梁弄镇三访该村。

    距离上次采访仅仅过了半年,村里的面貌又有了新变化:

    农家乐又多了几家,特产梁弄大糕成了网红美食;年轻人更“恋家”了,回乡创业颇具亮点;文明实践站吸引了村民、游客的目光……

    特色大糕店成了网红店

    黄金军开的匠心坊食品店,选了个好位置——往西可以通到村委会,往东能到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属于三岔路口的黄金地段,生意自然不会差。

    这是一家以当地特产梁弄大糕为主打产品的食品店,开在路边,原本是黄金军家的车库。今年37岁的他开了10多年模具厂,去年年底开始筹划开家食品店,于是将20多平方米的车库改造了一下,今年年初开了起来。

    “去年习总书记回信之后,来村里的人多了起来。人多,就意味着商机。”黄金军想到了开梁弄大糕店,这是当地特产,但真正开起店来,他是下了功夫去学的。为了和传统的制作工艺区分开来,他将自己的老本行——模具制作,和浙东红村结合起来,在大糕上得到体现。

    记者看到,黄金军自刻的模板——用来印在大糕正面的字样,有“浙东红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团结奋进”……这算是他的得意之作,他笑着说:“这是不是和传统的‘福、禄、寿、喜’不一样?”

    妻子陈灵之前在村里一家工厂上班,开店之后,她就辞了职,专心打理自家的大糕店。夫妻俩盘算着,游客去了纪念馆,还要去村委会、文化礼堂等处转转,正好路过他家的店,生意不就带起来了吗?事实证明,两人的预想是准确的,如今这家大糕店已成了网红店。

    “前一晚上做馅、浸粉,第二天早上就做,忙的话就叫上我爸妈。”黄金军说,生意最好的时候,算上实体店和网店,每天能卖300盒。节假日一般每天能卖100盒。“利润如何?”他笑着透露,每盒卖30元,利润和成本一半一半吧。

    村里的老板越来越多,回乡创业颇具亮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多了,就得解决吃饭问题。村里有了第一家农家乐,就有了第二家、第三家……其中,有大学生回家创业的,有五金厂老板转型的,都在“美食江湖”里各显其能,为游客提供最乡土、最本色的时鲜美食。

    黄徐洁是90后大学生,2013年大学毕业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她,先后在余姚市区投资了3家“梁弄大食堂”。总书记回信后,这名年轻党员心潮澎湃,萌发了在村里开店的想法。

    “刚好我有这方面经验,而往来众多的游客,确实是新的商机。”黄徐洁说干就干,投资130万元,开起了可容纳300余人的横坎头农家乐。这家店主打红色,除了墙绘、灯笼、餐具外,尤其是菜单令人过目不忘:“翻雪山”、“冲锋号角”……

    村里还有一家名为初心农家乐的店,则是“转型升级”来的。老板娘任明娅说,家里是幢三层楼房,原本一楼开五金厂,二、三楼住人。

    “很多游客从纪念馆出来,到处走走看看,有时候好奇地看我们五金厂在做什么,或者问哪里有吃饭的地方。”任明娅说,当时家里人就觉得这是一个商机,而村里也在鼓励大家创业,落实到她家则是“转型”——五金厂的生意不好做,有“三角债”,开餐饮店则是现金流啊。

    家人们动了心,将五金厂转移到了屋后,对一楼稍加装修后,开起了农家乐。起步还算比较顺利,生意一直不错。因游客来得多,今年3月,她将一楼的包厢拆掉,又增加了能放两张餐桌的空间。之后,把二楼的客厅、阳光房也改造成了用餐区。生意一直红火,一家人都乐开了花。

    70后何达峰在余姚市区经营印刷企业多年,看好横坎头村的前景,回村开办了130多亩的果乡园,打造集吃、住、玩、采摘于一体的旅游农场,“既卖产品,又卖风景”。

    90后张渊涵从企业辞职后回到村里,负责村里的民生事务……越来越多的人回到村里,挥洒汗水,振兴乡村。

    文化礼堂有了2.0版

    村民、游客有了新去处

    村子“红”了,游客多了,村民们的口袋鼓了。如何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提升?如何将这种经济发展良好的势头,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横坎头村村干部动起了脑筋,村民们也在想办法。

    在横坎头村村委会旁边,有一处文化礼堂。如今,村民们有了新的去处——文明实践站。该村老党员黄志尧带着记者去文明实践站转了转,一楼的小剧场里,余姚市残联承办的一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3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

    “这里不仅可以开会、搞活动,还能看电影。”村民小黄告诉记者,他们小时候都是端着小板凳看露天电影的,没想到现在村里也有“电影院”了。就在“七一”前,村里给家家户户发了票,都可以去看《建党伟业》等红色革命题材电影。“别的大片也有哦,2D、3D都可以。”小黄兴奋地说。

    在宽敞、明亮的展示馆,村里的红色基因、金色产业、绿色山水等一览无余。“说起来,文明实践站是文化礼堂的‘升级版’。”黄志尧说,现在实践站已经启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依托,也能留住游客的脚步。

    “文明实践站是我村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坎头村村干部鲁华说,实践站的建成,可以增加村民的自豪感、认同感,也能对游客进行一次红色党建教育。据了解,这里不仅可以作为会务、培训基地,还能推介乡村特色产品,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在村里通了柏油路,来观光的、旅游的、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种起了樱桃、开起了农家乐,还被评上了全国文明村。”村民们表示,对于奋斗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日新月异的,他们期待着有一天总书记能再来横坎头村,看看这个美丽山村的新变化。(宁波晚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周 松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