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头条

浙江宁波:乡村年味浓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0-01-23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春节来临之前的四明乡村,笑声阵阵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

    在人气爆棚的年俗活动中,人们体验乡愁回忆过往;在诱人的各色美食中,犒劳自己一年的辛劳;在熙熙攘攘的年市中,为家人购买中意的年货……

    大红灯笼挂起来,喜庆锣鼓敲起来。年,是短暂的停顿,欢庆丰收;年,更是全新的开始,为乡村振兴新征程擂响战鼓。

    慈溪东海村: 新老村民“新年大联欢”

东海村村民展示“鼠年全家福”。

    春节临近,浙江省宁波市慈溪附海镇东海村年味渐浓,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村民们在家中腌咸肉、晒鳗鲞之余,纷纷在大门上贴“福”字、挂春联,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今天,我们村好戏连台,上午有广场志愿服务活动、‘年俗大派对’;下午新老村民将在‘村晚’舞台上一展才艺,新评选出的‘最美东海人’也将正式亮相。”上周日一大早,村干部王燕聪见到笔者,客串了一回“报幕员”。

    当天上午,在东海村文化礼堂户外广场举行的年俗活动人气颇旺。现场,蒸南瓜饼、炒花生香气四溢,“老鼠糖球”“钳花团”等传统糕点集中亮相,让村民们感受到“舌尖上的年味”。“今年是鼠年,吃块‘老鼠糖球’,讨个新年好彩头。”在糕点制作区,村民岑雪珍向笔者介绍,“你看,师傅将拉好的麦芽糖往松花粉上一滚,再一扯,一个小老鼠模样的糖球就出现在他手上。每个糖球都带着一条拉扯出来的糖丝,就像老鼠尾巴。”

    糕点师傅亮绝活,东海村的志愿者们也推出许多便民服务项目。在广场一侧,3名来自向玲志愿服务站的小伙摆放好理发工具后,开始了义剪活动。“这些年,村里的党员和志愿者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我们也要以志愿服务回馈第二故乡!”江西籍志愿者邱福亭告诉笔者,每月5日、20日他们都会到文化礼堂为老人们义务理发。“这次活动我们也要展示一下手艺,让大家神清气爽过春节。”

    义剪活动刚结束,志愿者们又投入到“村晚”筹备工作中。下午1点,东海村第七届“村晚”暨“最美东海人”表彰典礼在村文化礼堂户外广场拉开帷幕,近千名新老村民齐聚一堂,欣赏精彩文艺节目,聆听“最美东海人”温暖故事。“今年‘村晚’别开生面,尤其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为我们请来越剧表演艺术家吴亚琴,她唱的《穆桂英挂帅》真棒!”村民陈玉仙说,在东海人心中,文化礼堂是一间民有所乐的乡村“会客厅”。这两天,村里活动多,大家一有空就会来这里“领市面”。

    以文化礼堂为情感纽带,新老村民共建共享“精神家园”。自2013年文化礼堂投用以来,东海村每年都会举办“村晚”,表彰村里的“慈善之星”,树立了文明向善的好乡风。“我们还组建了‘吾耆乐576’护老志愿服务队和向玲‘微孝助餐’养老志愿服务队。”村党总支书记朱威迪说,今年春节前,志愿者们将开展上门理发、心灵慰藉等公益活动,慰问村里孤寡老人,向他们送上新春祝福。

    宁海许家山: 石头古村“闹小年”

游客在许家山迎小年。

    水晶汤包、爆米花香气扑鼻,春联、“福”字等“文化年货”散发着墨香,捣麻糍、做番薯面年味十足……1月17日是农历腊月廿三。在宁海茶院乡许家山石头古村,来自上海、宁波等地的游客相聚一起,开心迎“小年”。热情好客的村民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为游客展现古村的独特魅力。

    “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石头建筑,整齐排列,非常有感觉。年味游戏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来自上海的游客张挥挥表示,等到春天花开时节,准备约上朋友再来一次,住一晚,体验乡村的美景。

    许家山是宁波市内现有建筑群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山粉羹、阿婆饼、百草鸡、石磨豆腐……在许民村文化礼堂内,地方传统美食“农嫁十二碗”让游客大快朵颐。这是许家山村民办婚娶、祝寿、迎春等宴请的专用宴席。“豆腐和青菜都很新鲜,番薯面尤其好吃,面质柔嫩,晶莹剔透。”游客邓一萍赞不绝口。返程前,她特地来到农户家中,购买了1.5公斤番薯面。

    除了美食和年货,现场还有书法家们书写春联和“福”字,并赠送给游客。宁海书法家顾振耀在喜庆的大红纸上奋笔疾书、挥毫泼墨,吸引游客驻足围观,不少人还与书法家合影留念。

    今年也是许家山村第一次举办庆“小年”活动。茶院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挖掘传统民俗,开发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茶院乡不断挖掘旅游资源,依托许家山原始风貌,打造许家山石头文化节、“原石古村”红色部落等特色品牌,一批民宿、休闲度假酒店、房车营地等项目相继落地。笔者看到,在许家山村,总投资1.6亿元的3家民宿酒店——安茉心宿光年、房车露营基地、开元颐居·乡叙已开始试营业。“许家山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拥有传统历史文化,具有整村打造休闲度假、观光、运动、民俗文化景区和形成高端度假民宿产业的潜力。”安茉民宿负责人周宏表示,试营业期间,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许民村党支部书记叶全奖说,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加集体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不足1700元到现在的3.3万余元,增加了20倍。

    镇海九龙湖:年味年俗“醉”游人

九龙湖年味发布会上外国友人竖起大拇指。

    年味氤氲,年俗悠悠,村民和游客一起写春联、剪窗花、做灯笼、绘年画、做金团……春节将至,大街小巷洋溢着过年的气息,1月18日上午,2020年九龙湖镇乡村年味发布会在九龙湖镇九龙湖村文化广场举行。

    年的味道,是年货的美味。

    吃遍山珍海味,不如九龙湖乡村美味。在年味发布会现场,九龙湖鱼头、九龙第一鲜、雪菜冬笋,红美人柑橘、草莓、水果番茄,蓝莓酒、七彩馒头、神仙烧鸡等一道道“透骨新鲜”的年味相继发布。

    “九龙湖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我小的时候,家里过年招待客人,九龙湖鱼头和雪菜冬笋是缺不了的两道特色菜。”村民胡老伯告诉笔者。

    一方美食,承载一方风土人情。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那一份温情始终与家同在。现场负责掌勺的厨师钱军说,“年味就是陪伴,很开心能用这样的方式跟村民和游客聚在一起,迎接春节的到来。”

    乡村美食,已经成为九龙湖的“金名片”。近年来,九龙湖镇坚持旅游兴镇战略,做大做强民宿农家乐产业、高山蔬菜产业、花卉盆景产业和运动休闲产业。九龙湖农家乐的美食佳肴已经声名在外,横溪村的龙居、龙悦农家乐还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龙悦农家乐的陈月波在现场为大家制作金团。在九龙湖,过年吃金团是“传统项目”,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老人们会拿出金团,小孩子迫不及待地接在手里,满手是黄粉,咬上一口,嘴唇上粘了黄色的粉。陈月波说,“做金团是跟婆婆学的,因为自己喜欢做点心,没想到现在成了一门手艺,受到九龙湖人和游客的喜欢。”

    在活动现场,游客早就被青团和金团的香味诱惑得不行,他们在摊位前排起长长的队伍。一口咬下去,享受的是食物的美味,记住的是乡愁的味道。

    年的味道,是年俗的记忆。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在年味发布会现场,大家争先恐后地参与到写春联、剪窗花、绘年画等年俗体验活动中。虽然天气寒冷,但大伙热情高涨。“记不清有多少年没剪过窗花了,但拿起剪刀,感觉手艺还在。剪个漂亮点的窗花,送给孙子,过一个老底子的春节。”一位游客对剪窗花老师说。而边上的写春联摊位前,几位外国友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用毛笔写起了“福”字。

    九龙湖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举行这样的活动,就是想让广大群众感受年味、记住年味,同时进一步扩大九龙湖乡村旅游文化影响力,不断推动传统饮食文化传承创新和提升地域特色文化的知名度。

    搡餽、炒花生、磨豆浆 传统年俗带你找回“年味”

老樟树民宿里小朋友在点餽。

    “搡餽做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在宁波人的过年习俗里,餽和年糕总是少不了的,春节将近,位于江北洪塘街道的老樟树民宿里,女主人王少华张罗着,用最传统的民俗让市民回味最淳朴的年味。

    “来!搡餽喽!”一声吆喝,“老樟树”里的老老少少都围了过来,只见搡餽师傅把蒸熟的一大桶糯米饭倒入干净的石臼中,手握一个大木槌,木槌蘸水后,一下一下往石臼里捶打。搡餽师傅旁边还有一个搭档,搭档在木槌悬空的瞬间,用沾过水的手伸入石臼中,快速翻动糯米团,免得饭团黏住木槌和石臼。一旁的市民看着这样默契的配合连连赞叹。王少华指着石臼说:“你们别看这个石臼现在已经有个豁口了,它可是我家传家的,小时候我们就用这个石臼搡餽做年糕了。”

    搡餽师傅节奏越来越快,几分钟时间,一颗颗分明的米粒被打成了一团。在将一大团餽从石臼拿出到盆子之前,笔者看到,师傅在盆子里擦上了一层蜡,“这是蜂蜜蜡,”师傅说,“除了盆子里,手上也要涂,晾餽的席子上也得涂,这样才不会黏住。”

    在将餽从一大团分割为小块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师傅的手法很特别。“做餽不能直接抓,越抓越黏,一定要拿住一团,然后从手的虎口位置挤出一小团。”师傅熟练地教着许多第一次做餽的年轻人。不一会儿,席子上摆满了白香软糯的餽,小孩子用筷子在每个餽上点上红点,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除了搡餽,用煤炉炒花生瓜子、用石磨磨豆浆……这一系列体验都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虽然小时候都吃过,但还是第一次看到制作过程,又能参与其中,感觉蛮有意思。”刚从德国慕尼黑放假回国的王思哲告诉笔者,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吃腻了洋快餐,更怀念家乡的味道。

    在活动现场,70多岁的缪阿姨颇有感触,“现在真是难得能看到这场景了,东西大多在超市里买了,哪像以前都是自己做的。”缪阿姨说,以前快过年的时候都忙得不行,几户人家一起做年糕、搡餽、捣麻糍,“那时候这些东西要做上一天一夜,每户人家还要准备炒货,炒花生、瓜子、蚕豆,还有年糕片,光这些炒货就要炒一下午,那时候过年真是热闹。”

    一整个下午,“老樟树”里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在王少华看来,经营民宿离不开民俗文化,“每年的新春我们都会写春联、剪窗花,今年我们特意请来专业的搡餽师傅,让大家一起来体验搡餽。这也不失为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延续。”王少华想做的还不只这些,“我们想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得以重现,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宁波的特色文化。”(宁波日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周松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