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头条

宁波: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 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1-08-18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近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年第8期刊发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军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  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精神能量、理论含量、实践力量。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央文明办提出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就是要从全国文明城市的“文明高地”中打造一批“文明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宁波作为连续六届的全国文明城市,要以更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道路上镌刻文明新荣光。

  一、高举思想旗帜,坚定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政治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亲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次接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代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全市人民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的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改进理论宣传阐释工作,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模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艺生产创作、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氛围营造,使全市人民在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充分运用各类平台载体,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二是推动正确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指引性作用。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迫切需要不断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引领力。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各方面,精心设计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注重落小落细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要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典型示范等方式,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起来,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三是推动高尚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德为立国之基、树人之本,公民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核。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宣传暖心故事、爱心行动、最美人物,进一步建立健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则等社会规范,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问题,使人们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见贤思齐、明德知礼、修身齐家,把“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的城市名片擦得越来越亮。

  二、把握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中塑造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根本要求,特别强调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为新发展阶段浙江的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先行注入强劲动力。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宁波市委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融入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宁波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让全体宁波人共享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双富”生活。

  一是突出全域共建。一座具有高度文明的典范城市,应该是城乡文明互促共进的城市,应该是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一体发展的城市。要围绕打造“全域文明之城”的总体要求,更加注重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面进步,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城乡联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对接。深化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和田园城市、都市乡村的实践范例,推出一批精品线路、特色街区、亮点工程,形成风貌和谐共存、功能互补协调、共同繁荣进步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二是突出全面共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文明城市创建典范。要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中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文明进步促进社会进步,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城市能级,在产业、科技、城建、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形成一批有较高美誉度、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全面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迭代升级,更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突出全程共建。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创建规律,不断夯实文明创建基层基础,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持续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要以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为抓手,大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基层创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文明走进社区、走进生活,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深入实施《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进《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和实施,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三、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将站稳人民立场作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老百姓过上更有品质、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牢记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充分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虚心接受群众的评价和批评,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才能有力激发广大市民共建共享文明成果的热情和动力。

  一是真正解决“为了谁”的问题。城市是市民生活的家园,市民是城市的主人翁。只有真正做到创建为民,创建工作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评判。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就是要始终坚持从市民需求出发,把着力点放在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深化“五整顿两提升”整治行动,持续打造“最干净城市”。要建立常态化巡查检查机制,构建“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闭环机制,以更大力度强优势、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改进管理理念、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创建过程成为关注民情、倾听民意、改善民生、促进民享的过程,努力把创建工作打造成最大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二是真正解决“惠及谁”的问题。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最高目标,将创建工作当成一项系统性的惠民工程,协调推进城市的“硬件”与“软件”、“面子”与“里子”同步发展。要深化“创意点亮城市角落”行动,持续打造“席地而坐”示范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微创意微改造微提升,以文化、艺术手段变城市“角落”为城市“亮点”,让“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成为群众的现实感触和一致认同。

  三是真正解决“依靠谁”的问题。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能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每个市民都是主体,既有共享成果的权利,也都有参与共建的责任。要针对人口结构变化,探索培育一批新老宁波人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文明品牌,让宁波更加开放包容、温暖和谐,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赋予“文明礼让斑马线”等首创品牌更多新内涵,不断扩大社会参与面,让文明礼让、守望相助成为广大市民的普遍行为,使创建活动成为群众自觉实践、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

  四、树立系统思维,努力寻求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最大公约数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荣誉是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文明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就是要让文明成为一种常态、一种风尚、一种“常量”,而不应该是时有时无、时高时低的“变量”。要坚持系统思维,树立全局观念,把精力用在平时,把工作抓在前面,确保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群众检验。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把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扎扎实实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要“按职负责”、压实市直单位责任,又要落实“属地管理”、压实各区县(市)责任,做到目标任务具体、工作职责具体、标准要求具体、完成时限具体,使创建工作人人有责任、层层有目标、事事有人管,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是整体“智治”到位。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必须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以数字化改革为大背景借势发力,坚持联合作战、系统作战、协同作战,以最强的工作合力形成最强的整体优势。要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行动,实施文明创建智融工程,建成运行文明城市创建智慧管理平台,形成市、区县(市)、街道(单位)三级联创网络体系,对创建工作开展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整改问题短板。统筹文明实践阵地、平台、项目,动态展示信息,实现文明实践数字化呈现,推进志愿服务全流程在线服务和管理,推动创建手段迭代升级,打造“文明智治之城”。

  三是督查考核到位。要将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纳入单位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完善争先进位、绩效考评机制,健全常态化巡查检查、问题反馈、督促整改、“回头看”等制度,形成创建工作“闭环”。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加大对关键区域、薄弱环节、重点行业的督察力度,多进行几次“回头看”,多杀几次“回马枪”,推动问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特别是对责任有交叉、职能有重叠、工作相互覆盖的环节,要引导各地各单位加强沟通协调、主动担当担责,宁可向前一步交叉重叠,也不退后一步留下死角,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陈 捷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