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头条

梳理式改造,打造宁波美丽乡村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2-04-21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有田力可耕,有书勤可读。人生霄壤间,胡为图利禄。”这是南宋状元方山京对故乡宁波余姚梁弄汪巷最真切的描绘。历史上的汪巷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山水风光与人文情怀交融,彰显着“汪巷儒风”文化古村的独特魅力。

  今天的汪巷村以村庄梳理式改造为契机,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围绕村庄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核,对村庄周边整片农田进行统一风貌管控,沿线修建了樟树下营地和田园迷宫、“探花·花海”营地,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阳光花房、空中花廊、儿童乐园、游步道、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山区田园风光,成为村民和游客休闲游玩、感受田园生活的好去处。

  汪巷村是我市村庄梳理式改造的一个生动缩影。

  村庄梳理式改造最早起源于象山的“一户多宅”清理,经过不断探索完善,目前已形成“拆、改、建、保”多元化改造模式,并在全市10个区(县、市)全面推开。

  以人为本,因村制宜

  坚持“以人为本、因村制宜”,这是村庄梳理式改造的核心原则。围绕“拆、改、建、保”四个方面,我市制定出台创建标准。拆:拆违拆危、拆破拆旧、清理“一户多宅”;改:改路改绿、改水改厕、立面改造;建:建新房、建设施、建配套;保:保风貌、保特色、保生态。我市还明确梳理式改造14项评价指标,为各地推进工作提供指引。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表示,村庄梳理式改造,以最大程度体现人文情怀和乡愁乡味、保留各自特色为前提,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闲置资源激活利用为延伸,拓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空间,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村庄建设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的部门多,市、县两级将其列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有的区(县、市)还成立专门领导协调机构,如海曙区成立旧村改造办、奉化区成立美丽家园专班,镇、村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体系。象山、宁海等地,村庄空间较大,主要采取拆违、拆倒、拆破方式,拆出村庄新空间、新面貌;海曙、鄞州等地,村庄密度大,以前大多采取片区联建模式,现在把联建与梳理式改造相结合,同步推进。

  我市加大资金投入,集约化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2020年,市财政增加村庄梳理式改造预算资金6000万元,区(县、市)强化资金统筹,围绕村庄净化、洁化、绿化、亮化、美化等目标,做好项目整合文章,集中资源推进村庄改造建设。2020年,鄞州区23个梳理式改造村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89亿元(含新村建设)。各地还激活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多种主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畅通村庄改造建设融资渠道。

  北仑大碶街道杨岙村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上找出路,探索梳理式改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鉴于杨岙村村民收入较低,在农房改造之初,该村推出“拆房换地、零收整建”的“一户一宅”农房建设模式,通过土地整理置换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在拆旧过程中,该村因地制宜,强化“慈孝之乡”的文化理念,一方面,收集一些保存完好、能勾起村民乡愁乡韵的物件,再利用景观节点改造,让历史乡愁重现光彩;另一方面,村容建设整体采用古朴简约的怀旧风格,缀以现代文明的成果装饰,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共同参与,改出颜值与实力

  余姚河姆渡镇芦山寺村位于河姆渡遗址所在地。在开展梳理式改造过程中,该村以河姆渡遗址为依托,立足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着力推动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建设,保护和修复历史大院、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传统古村的文化价值,走出了一条让人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振兴乡村之路。

  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芦山寺村在保留村内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重点对钱家大院、擂鼓墙门、

  钱氏宗祠等传统建筑进行更新修缮,并深入挖掘生活情景、传统习俗、民间工艺、宗族文明等文化元素,新建农耕文化印象馆、非遗展示馆、越瓷坊、古法榨油坊等文化景点。此外,以古村落、甲鱼公园、健康养生为代表的一批农旅融合项目,让更多游客在游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了解史前稻作文化的同时,领略乡野风情,体味农家生活。去年,吸引65万人次游客前来古村观光游玩,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芦山寺村也成为“茭美古渡”美丽乡村示范线上的一个网红打卡点。

  据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2020年、2021年,我市已有711个村完成梳理式改造。通过村庄梳理式改造,零星的宅基地、边角地得到充分利用,村内道路整修得更加宽广通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经营村庄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乡村美丽产业的发展。象山县贤庠镇西山下村建设外来人口集聚小区、西周镇莲花村开发养老项目,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大来源。东钱湖城杨村打造帽语展艺坊、开物水车坊、杏缘手工坊等乡村旅游项目,打开了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通道。

  村庄梳理式改造,从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事入手,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并通过“村民说事”等,从制度上引导村民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自觉投入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激发广大村民的内生动力。镇海区九龙湖镇九龙湖村实施“彩色、红色、绿色”三大乡村梳理式改造行动,尊重村民首创智慧,让村民行动起来、参与进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户参与了村庄梳理式改造。宁海县葛家村更是全体动员,全民参与村庄微改造。

  坚持导向,打造“宁波示范”

  作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一个重要平台,尽管这几年我市在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方面开展了创新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各地推进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工作推进不平衡、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要素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

  “村庄梳理式改造是乡村建设中补短板的基础工程,也是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凝心工程。”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表示,通过改造,不仅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整体面貌,而且也改善了干群关系,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据悉,到今年底,全市将再完成300个村庄梳理式改造。

  按照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总体部署,我市将结合数字乡村建设,扎实做好村庄梳理式改造信息入库工作,强化信息数智管理。制定村庄梳理式改造《正负面清单》,明确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果。

  我市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对村庄梳理式改造工作的财政资金投入。鼓励银行开发相应金融产品,加强对梳理式改造的信贷支持。同时针对梳理式改造需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基层干部业务培训,切实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共同解决村庄梳理式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形成推进合力。结合共富乡村、未来乡村建设,把村庄梳理式改造从单纯硬件改造向软硬结合改造转变,从单纯地面改造向地面、地下、空中一体化改造转变,把村庄梳理式改造打造成全国乡村建设中的“宁波示范”。(宁波日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张 理趣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