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未成年人 > 最新消息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丨脑洞大开!宁波这群“小候鸟”当起小小陶艺师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1-08-09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8月6日上午,来自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的“小候鸟”当起了小小陶艺师,在宁波市青少年宫陶艺教室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这也是“童心向党 放飞梦想”2021年宁波市关爱“小候鸟”系列活动第五分站的活动。

  学习陶艺知识

  “小候鸟”动手“玩泥巴”

  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宁波市青少年宫陶艺老师俞志定先给孩子们介绍了陶艺的相关知识,“小候鸟”们见识了做工讲究的唐代越窑青瓷,以及出土于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憨态可掬的猪纹陶钵。

  俞志定说,陶艺制作有很多方法,比如手捏成型法、拉坯成型法、泥片成型法,以及适用于大批量制作的泥浆成型法。对于没有太多经验的“小候鸟”们来说,手捏成型法最为适用。

  “首先,取一小块硬币大小的泥团放在桌上,前后揉搓,成条后,双手向两边均衡施力,搓成像铅笔一样粗,我们比比谁搓得又快又好。”俞志定先给孩子们做了演示。

  10岁的刘诗羽是第一次做陶艺,一开始领会不到搓泥条的方法,于是俞志定握住她的手,指导她揉搓,“手放松,用点力,手向两边打开,前后揉搓幅度大一点……”

  接下来是捏底,即本次要制作的笔筒的底盘。这一步比较简单,孩子们不一会儿就摁出了一片厚度均匀的泥饼。

  最重要的步骤是盘泥条,这个步骤决定了成品整体的美观度。

  刘诗羽在盘泥条时没有掌握好力度,整个作品都歪了。不过她没有放弃,通过观察老师的作品和小伙伴的手法,又重新做了一个陶泥罐。

  “小候鸟”脑洞大开

  用创意点缀陶艺品

  所有的孩子都捏出了一个圆筒形状,接下来就到了发挥创造力的环节。

  俞志定给“小候鸟”们展示了陶制品的装饰纹样,比如将泥条塑成花,或是做出波浪的效果,“当然,你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心创造。”

  刚上六年级的张嘉懿说,自己在学校美术课也曾经学过陶艺制作。“我正缺个笔筒呢。”他借助泥工刀在泥条上划斜线,增加花纹,让样式更丰富。

  9岁的李卓凯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他从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汲取了灵感,打算做一只猫咪样式的陶罐。

  唐僧的帽子、孙悟空的紧箍,猪八戒的九齿钉耙……10岁的曾梓涵想把自己喜欢的《西游记》元素体现在作品上,盯着作品思索了好一会,他来了灵感,一双小手动得飞快,不一会儿这些元素就在杯体上一一展现,“我觉得自己做得特别不错,要为自己点个赞!”(宁波晚报·甬上)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陈 捷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