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我们的节日 > 端午

北仑柴桥芦北这位阿姨做粽五十年,给大家带来老底子的味道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2-05-27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刚到弄堂口,一阵阵竹叶的清香混合着糯米的芬芳一下子冲进鼻腔,“哇,阿姨,你这粽子也太香了,我这馋虫都被你勾起来了。”在芦北薪桥北路243号104室住着一位身怀绝技的阿姨,笔架粽、抱子粽、狗头粽、羊角粽......常见的、不常见的,一只只形态可掬的粽子在胡安琴阿姨翻飞的巧手下迅速成型。

 

  胡阿姨说,小时候端午节,家家都要包粽子,不像现在从超市买现成的。粽叶是刚摘的,泡在清水里,糯米清洗干净,再找一个木盆子,缠上包扎用的棉绳,材料备齐就可以包了。“我从十几岁开始跟着家里长辈学包粽子,这一下子都50多年了。”胡安琴说道。

 

  原来的粽子比较普通,一般就两个叶子包一个,呈圆锥形,糯米里面也不掺任何东西,粽子包完有些大人还会串成一串,像风铃一样好看极了。包好的粽子一次性下锅,随着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咕嘟嘟、慢慢煮,不能着急,煮完再焖一个晚上,才能软糯香甜,不放任何调料都能连吃两个。

  “除了传统的碱水粽,原来他们小时候更喜欢研究五花八门的粽子,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笔架粽和抱子粽。”胡阿姨回忆道。

  相传在清朝的时候,讲究的人家在学子上京赴考的时候,家人都会给做笔架粽,用毛笔架在粽子上。取其谐音“必中”,寓意逢考“必中”,笔架粽跟一般的粽子不一样,它看起来古代搁毛笔的架子。

 

  “抱子粽”则是几个粽子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像是母亲与孩子的拥抱。从1只到5只,5只的被称为“五抱粽”,寓意五代见面,五世同堂,希望家庭幸福美满。“抱子粽”外用青箬叶,内裹白糯米,白米粽剥一个拿白糖沾着吃,清香可口。

 

  “虽然现在买着很方便,但总觉得没有自己做的有味道,家里的娃也喜欢吃,我就变着法地给他们做。”胡安琴阿姨边说边热情地装了满满一袋刚出锅的粽子。独一无二的造型,独此一家的配方,载着满满的情义,别无分店,让人倍感温暖。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知道这些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年轻人乐意去超市买款式各异、味道各异的粽子,但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味道、刻在童年的回忆和一代代传承的文化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仑传)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张 理趣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