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我们的节日 > 欢度春节

我们的节日·春节 | 一口香糯绵软,金团飘香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3-01-16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廿六割肉,廿七宰鸡,廿八做金团,廿九送年,三十晚上守岁,这是宁波民间传统的“年事”。随着时代变迁,如今这些习俗已发生了变化,但有些甜蜜记忆始终没变……  

  1月14日,北仑区小港街道枫林社区下倪桥村的一个院落里,“巧厨娘”工作室61岁的陈菊芬阿姨在大灶前忙开了,她要准备做的是宁波传统美食——金团。蒸笼里冒出的热腾腾水汽带着面团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

  

  金团,是宁波的老底子食物,色黄如金,形体团圆,是吉庆象征。宁波人“做生”(过生日)、“上梁”(盖新房)、“日酒”(婚宴)、年关祭祖等都欢喜订上金团。这到底是怎样一种味道,让几代宁波人魂牵梦绕?依然对它念念不忘?  

  “宁波有句老话‘金团吃到豆沙边’,表示事情快成功了。甜甜糯糯、色泽金黄,好吃、好看又有好彩头,大家能不喜欢吗?”陈菊芬回答。

  陈菊芬的家中,整齐摆放着制作金团的糯米、各种馅料及工具。她先用机器把糯米打磨成粉糊状,滤出水分压实成团块备用。接着用大火蒸熟后倒在捣臼里,不停搅拌,直到糯米团柔和光滑为止。捣好的糯米团被摘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团子,嵌入各种馅料,用手揉成圆团,再滚上金黄色的松花粉,最后放到印有龙凤、状元、双喜图案里的模板一压,一个金团就做成了。

  制作金团的手艺, 是陈菊芬从小看着母亲做,耳濡目染学会的。“小时候物资匮乏,母亲总是在重要的节日才会给我们兄弟姐妹做金团, 每次做的时候大家都眼巴巴地在一边看。往往刚刚裹好馅料,大家就等不及要尝尝了。”热乎乎柔软的面团,裹着黄豆馅的金团入口,香糯绵软,吃到嘴角还能拉丝,陈菊芬说,每每这个时候觉得最幸福了。

  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来,陈菊芬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做金团,糯米要如何选择,如何配比,米该泡多久、蒸多久,糯米团要怎么揉,她都仔细研究。此前,她曾经遇到过金团做完后不久就开裂的难题。“后来请教村里的老人,才知道金团不裂口、爆馅还需要一样秘密武器,只要把蜂蜡和油经过一定比例调和配比做成块,每次做金团用它擦手然后捏团,这样做出来的金团放几天都没问题。“陈菊芬说,时下大家都很讲究健康饮食,所以金团馅料的糖度也被降低了。

  

  刚开始,陈菊芬和她的厨娘团队做糕点主要是给家人、社区困难居民吃,做得多了就送给亲戚朋友尝一尝。也许是有天赋,大家总觉得她做出来的味道最地道。慢慢地,来找她做糕点的人越来越多,她也开始售卖,手里的订单时常爆满,需要加班加点制作。“这两天订金团的人特别多,大家都等着过年用,赶一赶不能让大伙失望。”陈菊芬说。

  年味有时是一种味觉,蕴含在饮食之中;有时是一种感觉,深藏在心底。陈菊芬的女儿、女婿在湖北工作,今年要回来和她一起过年。“今天的飞机,晚上我就能见到女儿女婿和外孙了,他们都很喜欢吃我包的金团。”在陈菊芬眼里,金团不但是一道寓意“吉祥、团圆”的传统点心,更承载着女儿女婿对家乡的记忆。

  亲人团聚在一起,咬上那一口记忆深处的宁波味道。味蕾被激活的瞬间,有关年味的回忆也变得格外鲜活起来。

  都说有一种乡愁叫:吃一口,就想家。  (宁波晚报·甬上)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陆 雅倩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