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电子杂志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海曙“防孤独服务联盟”多举措让老人乐享晚年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7-11-13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陈鸿道与黄金铭(右)经常一起看书读报,交流心得。图片来伊:现代金报

  在老龄化急剧加速的今天,养老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养老,不仅是生活上的保障,精神关怀同样重要,那么,谁来排解老人们内心的孤独感呢?

  10月下旬,一个由社区、公益组织、志愿者组成的“防孤独服务联盟”在海曙成立,20个社区成为首批试点社区。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社区,看看他们都有哪些好的经验。

  走进去

  上门结对,一起看书读报

  上午10点,花苑新村2楼一户人家中,两位白发老人正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当天报纸上的新闻。一位是91岁的房主陈鸿道老人,另一位是他的邻居,74岁的老党员黄金铭,两人结对已有两年了。

  “黄师傅人非常好,每天都来陪我聊天,一起看书、读报纸,谈国家大事,以前我一个人没人说话,现在心情好多了。黄师傅还帮我买菜、配药、拿报纸,就跟我自己家里人一样。”

  这样和睦的邻里互动一开始却遭到了陈老的排斥,“我自己还能动,干嘛要一个陌生人进门来呢?”社区工作人员登门走访后发现,陈老非常爱好阅读,于是物色了同楼道有着相同爱好的黄师傅来作伴,果然两人一拍即合。

  无独有偶,在丽雅苑小区里,60多岁的纪红也与80多岁的退休公务员曹曼卿老人结了对。半个月前,曹曼卿托社区找一个帮剪指甲的社工,纪红自告奋勇就去了。

  “因为我们在小区里见过,她一看到我就说‘原来是你啊,你是专业剪指甲的啊?’我说不是,但在家里也给婆婆剪指甲,她就有些不好意思,我说我们同个小区都是老姐妹,没事的,以后有事都可以找我。”

  这次剪指甲,从泡脚到剪完前后用了一个多小时,也温暖了曹曼卿的心,之后两人互加了微信。两人经常微信联系,曹曼卿会让纪红帮着买东西,转发文章和纪红分享,纪红则会提醒曹曼卿注意保暖,还会第一时间给曹曼卿的朋友圈点赞。

  “每次我帮她买东西去,都要再聊上个把小时,每次要走的时候她都让我‘再聊会’。”纪红说。

  请出来

  抚慰老人走出失独悲痛

  相对于孤寡、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更容易封闭自己,他们给自己贴标签,将自己孤立于人群。

  在新典社区,共有12户失独家庭,19位年龄在六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曾深陷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5年前,一个名叫“温心家圆”的团队将同病相怜的他们凝聚在了一起。

  “温心家圆”团队发起人郎师傅也来自失独家庭,起初社工上门安抚失独家庭经常遭到拒绝,而郎师傅拿自身的遭遇以情说法,才将这些失独家庭成员一户户从家中请出来。

  “我们团队里有个仇阿姨,原本是很活跃的人,相继失去丈夫和儿子后,开始封闭自己,她养了很多狗陪伴自己,却不愿意与人分享,我们社工一次次上门沟通,才让她打消了怕的念头,第一次参加团队活动,她就自掏腰包拿出2000元来资助活动。”

  团队不定期地组织成员到周边乡村郊游,吃饭聊天,成员之间相互倾吐,逐渐打开了心扉。不仅如此,被爱包围的失独老人还有了回报社会的念头,他们会去敬老院包饺子、表演节目,也曾在腊八节做腊八粥送给社区孤寡老人和清洁工。

  记者了解到,新典社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1516人。社区里还有11支惠老志愿者团队,12支老年文体队伍。社区提供“菜单式”的自选活动,让老人实现兴趣对接,让他们感受到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的乐趣。

  社区还在走访中记录老人们的“微心愿”并实现它,“一些老人甚至二三十年都没离开过周边,宁波变成什么样了也不知道,我们安排70岁以上老人去看看东部新城,看看文化广场,很多人赞叹现在的宁波这么好。”新典社区党委书记汪建跃说。

  多样化服务

  办沙龙让“点头之交”结伴同行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少老人搬进了装有电梯的高楼,但邻里间的往来越来越淡,甚至住对门的邻居都没说过一句话,要主动搭话还是有些尴尬,怎么办?

  丽雅苑社区党委书记吴晓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不定期地举办老年沙龙,每次邀请20位左右的老人和社工一起参加。不同于其他社区老年活动,沙龙要求每位在场的老人先做自我介绍,内容包括称呼、家住哪幢、兴趣爱好等,这样一来,原本只是点头之交的街坊很快熟络起来,见面打招呼可以叫出名字,住得近的可以叫上一起去买菜,还可能发现志同道合聊得来的老伙伴。

  “有些老年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虽然热闹但谁都不认识,通过沙龙的方式,让老年人相互认识,组成自由式结伴小组,一起参加活动,老人就不会抵触。”吴晓春说,除了沙龙,他们还让社工主动坐到老人聚集的楼下,参与老人的讨论,一方面收集老人信息,另一方面也混个脸熟,赢得信任后再要上门服务时就方便多了。

  用“倾听”排解老人心中苦闷

  60岁的顾婷芬是文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志愿者,每天早上4点多她就起床为站里的“百岁粥坊”准备早餐了,除了早餐炊事员的工作,她还兼任着“倾听员”的重任,工作内容就是通过电话、上门和现场接待三种方式倾听老人的需求。

  在服务站内,记者看到,从2015年11月团队成立以来,每一个电话都有书面记录,表格叠起来目测有十几厘米厚,电话编号则已排到了1212号,也就是说至今已拨打了1212次电话。

  “有话憋在心里没地方倾吐,就容易想东想西,钻牛角尖。我们主动去关心高龄或空巢老人,主要是问他们身体怎样,子女怎样照顾,听他们对社区有什么要求,陪他们说说话也是让他们感受到还有人在想着他们。”

  除了打电话,社工也会上门去倾听,“我们能提供一些帮助就尽量帮助他们,陪同看病、取钱之类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老的,也希望在老的时候被温柔对待。”

  今后展望

  从20个社区推广到整个海曙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曙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15.6万,户籍人口占比25.9%,80岁以上老人2.4万以上。其中,独居老人约有1.2万人,这个数字自2011年来以年均1.6个百分点的速度在递增。孤独,是他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海曙区民政局副局长吴鹤立告诉记者,海曙区在“防孤独”上原本就有较好的基础,而防孤独服务联盟的成立,能让老人享受到更“精准化”的养老服务。

  “原来可能限于某个俱乐部或者社团或者个体间的,现在有了联盟,给社区和老人以更多载体资源支持,联盟结对范围覆盖广了,跨社区区级层面的指导支持也多了。”

  下一步,海曙区将重点推广“防孤独服务联盟”,从目前的20个试点社区推广到整个海曙区,“要形成老年人个体、家属、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各方面的联盟,形成一批资源联盟规章制度公约以及流程等。争取打通个人之间、组织之间甚至社区之间的限制,形成区域性的联盟。”(现代金报 彭媛)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薛 莹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