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电子杂志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乡村振兴宁波实践|象山东门渔村:渔民"洗脚"走好"上岸"路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8-03-23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图片来源:中国宁波网

  时维仲春,宁波象山石浦港畔,早樱绽蕊,渔歌唱晚。码头边,辛劳的渔民们忙着搬运渔货,补给物资。落日余晖下的海面波光粼粼,时有鸥鸟掠过,羽翼浮光,倏然走远……

  熟悉的画面,让东门渔村村级带头船老大周恩龙想起了16岁初次下海的场景。40年来饱经海上捕捞的辛苦和危险,他渐感力不从心。如今,周恩龙出让自己一对双拖网渔船的大部分股份,打算“上岸”改吃“旅游饭”,“去年底,村里获批5条休闲渔船指标。我和同村船老大郑志宗承包,与人合股投资1000多万元,正在打造蟹笼、流网渔船和码头,预计年底投入运营。”

  有着“浙江渔业第一村”之称的东门渔村,坐落于石浦东门岛,村域面积2.23平方公里,住户1210户,是远近闻名的专业特色海洋捕捞渔村,现有184千瓦以上大马力钢质渔船204艘。去年,全村渔业产量5万多吨,总产值近4.7亿元,渔业固定资产3亿多元。

图片来源:中国宁波网

  “靠海吃海”,是东门渔民祖祖辈辈的真实写照,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万般皆下品,惟有捕鱼高”。“以前,很多村民从10多岁就开始捕鱼,认为去企业上班的都是’懒汉’,一个月工资还不如他们’下海’一天赚得多。”分管渔业工作20多年的石浦镇原渔办主任林赛炳说。

  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竭,“东海无鱼”的严峻现实摆在面前。国家通过油补调整等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渔民减船转产。渐渐的,许多东门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将“上岸”当成了真正的归宿。“现在全村30岁以下几乎没人下海捕鱼。”林赛炳告诉笔者,从2016年11月到去年5月,东门渔村主动拆解40多艘大马力钢质渔船,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的减船转产任务,成为全县第一个“减船样板”渔村。 

图片来源:中国宁波网

  “洗脚上岸”,路在何方?千百年来搏击风浪的东门人并不缺乏探索的勇气和毅力。在沿港东路35号,有一家经营20多年的夫妻档“老字号”渔家乐,56岁村民倪忠康掌勺,妻子杨剑萍打下手,生意红红火火。老倪年轻时捕过7年鱼,因收益不好,“上岸”改行学厨,尝试开办渔家乐。“我的店虽然‘藏’在老街小巷里,但‘回头客’特别多,其中一半是外地游客。”他乐呵呵地说,去年赚了十五六万元!

  东海泛粼,远山蒸烟。这里的山海资源,蕴藏着渔村人生活的新变迁。趁着乡村旅游风头正劲,聪明的转业渔民抢站“风口”,创办渔家民宿,55岁渔嫂蔡芝莲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5月,她将自家四层楼房改造、装修后,民宿“海岛人家”开门迎客。斑驳的老船木制成桌凳,精美的海螺作花盆,11个房间以本村渔船号命名,独特的渔家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而蔡芝莲拿手的当地特色美食“食饼筒”更成了民宿的“活招牌”,“旅游旺季要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房,去年净利润约18万元。”据村党支部副书记奚文魁介绍,目前村里共有8家民宿、渔家乐,去年营业额200多万元。

图片来源:中国宁波网

  年轻的“渔二代”“渔三代”思维活络,转型触网电商,同时带动了乡亲们增收。32岁的东门渔家子弟周晓龙从事水产品交易流通,目前是宁波海上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和很多渔船定向合作,收购品质最好的‘最后一网’。”他告诉记者,渔民在海上可直接通过“海上WiFi”等,即时在相关平台发布捕捞出售信息,公司接货后当日快递给网络下单的消费者,“这能帮助渔民及时将新鲜海鲜以更高价格卖出,为他们提升了20%左右的收入。”

  奚文魁介绍,目前村里约500户人家已“收起渔网”,转向制冰、修船等渔业配套产业或彻底“上岸”。“对于转产创业的渔民,镇里积极加强引导和扶持,比如邀请专家对民宿业主和有意办民宿的渔民开展针对性培训,为他们指点迷津。”石浦渔港管委会产业管理科科长王成能说。

  从当初一个小渔村发展到新时代村兴业旺,担任3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德兴是见证者和参与者:“东门渔村将贯彻好国家政策,在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为‘上岸’渔民做好转业扶持和保障工作,努力迈向‘中国渔业第一村’!”(中国宁波网 记者 沈孙晖 王珏)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石芷维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