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电子杂志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宁波: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创建各项任务措施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8-08-13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建言直通车”节目现场。图片来源:市农业局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比武。图片来源:市农业局

“创建”宣传进社区。图片来源:市农业局

市场检查。图片来源:市农业局

  编者按:

  宁波是当前全国唯一同时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城市。自2017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以来,宁波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落实创建方案各项任务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合力形成全社会共治格局,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落实党政同责 绩效考评实现零的突破

  宁波市委市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工程,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宁波”建设、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等考评体系。去年,我市还首次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研究出台了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细则。市人大常委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监督,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立法调研项目。市政协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题,开展月谈会主题活动和新媒体“建言直通车”直播节目。各区县(市)党委、政府也落实创建主体责任,设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创建工作方案。象山、余姚两地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分值达到5%。

  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供销社、农科院等部门推进“品牌农业+互联网”工作;市场监管利用网络监控视频和手机APP软件,实施“透明商超”监管行动,实现市场销售凭证和农产品合格证的有效对接;商务委新建市级菜篮子基地18个,升级肉类蔬菜追溯体系,提前完成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30家的目标,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宁波市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

  建立长效机制 不断健全监管体系

  2015年9月,奉化发放了全国首张“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包括生产主体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数量、质量安全合格标示、日期等在内的信息一目了然。全市推进农业生产主体落实合格证制度,不断增强农业生产主体质量安全第一责任。至2018年6月底,全市录入浙江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系统的主体达5242家,出具各类合格证90多万张。合格证主体信息录入率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宁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以基础条件好的农业龙头企业为试点,启动初级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推进农产品监管体制建设。市、县两级的综合监管、农业执法、技术推广等机构逐步健全,形成了以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为基础,村协管员和企业质量内检员为补充的职责明确、运行高效、网格化管理体系。宁波还出台质量兴农十大行动工作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修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市、县、乡镇(街道)、村(合作社)四级农产品检测体系不断完善。每个季度例行组织开展分析会商,把监测结果和农技推广结合,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的要求。组织开展“百站比武、百乡交流”活动,加强检测能力建设。

  追溯体系是整个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宁波投资建设智慧畜牧和智慧农资监管信息化管理云平台,目前已涵盖22个业务管理系统,覆盖全市572个规模养殖场、578家农资经营单位、14个畜禽屠宰场、10个兽医实验室、6个无害化处理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系统将3145家规模以上主体纳入追溯管理平台。去年以来,宁波制(修)订市级地方标准46个,新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个,累计创建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21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85个。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超过65%。

  强化日常监管 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去年以来,象山县部署开展农药经营规范提升专项行动,通过严格经营准入、改造提升门店、加强信息化监管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农药经营向规范化、信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共关停淘汰农药经营店43家,改造提升95家,验收通过70家,信息化监管系统覆盖率达到86%,使用率55%,农药产品网上登记1100余个,网上登记率90%以上,农药经营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制度规范更趋完善。

  象山农药经营规范提升行动,是宁波从源头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实例。

  据了解,2016年以来,宁波每年落实市级检测经费600万元,市级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检测超过5600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检测覆盖面扩大,检测项目增加。2017年,农业部对宁波大宗农产品例行(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居全国前列,受到农业部领导的高度肯定。今年,市本级下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10660批次,上半年总体合格率同样达到99%。

  有的吃,更要吃得好。宁波大力建设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农业、林业和海洋与渔业部门开展了食用农(林、水)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进菜园、茶园、果园、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等“三园两场”的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市累计有效期内“三品一标”总数150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337个、绿色农产品155个、有机农产品3个、地理标志产品10个,“三品一标”产地面积达到202万亩,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比率达到58.86%。榨菜是余姚市的农业主导产业。以“整合集聚培育大产业,提升质量拓展大市场”为目标,余姚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条高产、高效、健康的榨菜产业全产业链,成为该市产业化程度最高、农民受益面最广的产业。余姚榨菜被认定为全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仅榨菜鲜头一项,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超过3亿元,2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美国FDA认证。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宁波各级监管部门勠力同心,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市食安办牵头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行刑衔接”机制,公安、农业两部门联手建立农资违法案件联动机制,加强源头监管和违法打击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坚”、畜禽水产“两禁一超”专项行动……2017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农业案件175起,处罚金54.48万元。农畜产品、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瘦肉精”抽检14.42万批次,共检出19批次,对不合格样品实行100%追溯。全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各区县(市)还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品牌。象山县对辖区内企业(基地)的位置、面积、品种、产量、销售区域和生产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榜”年审制度。对于2次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生产主体,列入“黑榜”,增加监督频次(每年6次至10次),并在申报相关荣誉称号和项目扶持时实行一票否决;列入“红榜”单位,减少监督频次(每年2次),并引导其申报创建诚信单位。奉化区倡导“全民关注、全民监督”社会共治理念,聘请120余名热心群众作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组建100名来自农业生产主体的自律队员,协同开展食品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日常巡查等工作。同时开通“奉化食品安全”公众微信号,开辟食品安全举报投诉专栏,畅通12315、96317举报投诉热线,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去年,共收到群众举报食品安全隐患线索20条,兑现奖金1万元。

  探索源头保障 开启农安险监管模式

  今年,宁波市农业局与人保宁波公司合作,将农安险纳入政策性保险险种,并促成农安责任险落地。4月16日,全市首单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落地余姚,位于该市马渚镇的余姚市四联果树种植有限公司通过中国人保财险余姚市支公司为自产的桃子及猕猴桃投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合计保费4000元,人保财险为投保人承担最高50万元的责任保障。

  无独有偶。一个月后,鄞州区农乐果蔬专业合作社等4家规模生产主体与人保财险鄞州支公司签订保险合同,销售的农产品也将和电器产品一样拥有“本产品由某某保险公司承保”的标签。人保财险将不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实务培训,每季度由分公司风险管理实验室进行一次以上抽检监督。市农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引进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和监督,进一步倒逼农产品生产主体合法、规范生产,更好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而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宁波各区县(市)还积极总结国家和省级创建经验,如奉化的合格证管理和网格化队伍体系建设、慈溪的清洁田园和高毒高风险农药退市模式、象山的放心主体责任落实和诚信体系建设模式、余姚的“一品一策”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宁海的标准化推广和区域监管模式、鄞州的无害化处理模式、北仑的生产主体目录管理模式、镇海的与科研单位协作模式,江北正在探索的与政法委相融合的全科网格员监管模式等。(宁波日报 孙吉晶)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日报 编辑:叶绿松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