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电子杂志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宁波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网络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9-08-26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千人健身大展示。

皮划艇成市民休闲新选择。(胡龙召 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四年来,宁波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两大国家战略,以《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宁波市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宁波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为指引,以“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为抓手,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同发力。通过四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我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逐年增加,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较为健全的具有宁波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的政策方针进一步明确 加强政策引领,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通知》,推进公共体育资源更好服务市民健身;出台《关于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其中新建小区、公园绿地、街道社区按规定配建体育场地面积3项指标做到“全国率先”,成岳冲副省长批示充分肯定宁波破解群众身边体育设施短缺的做法,2019年1月4日《中国体育报》头版头条以《健身去哪儿 宁波破题》为题予以报道。

    宁波要在扩大增量上下功夫,努力构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将室内体育场馆“搬”进小区的“小区+体育”模式,加上“公园+体育”“街道社区+体育”两种模式,相关量化标准均被列入政府文件中得以明确。三种模式确保宁波市民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在800米至1000米范围内,就有可供健身的场馆、场地设施,真正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

    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市体育系统直属公共体育场馆共56个场馆向社会开放。完成省、市政府体育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各级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9平方米。两次举行国家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宁波发布会,推出《宁波登山健身步道指南》和优选步道20余条,宁波各类健身步道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建成社区、村落健身路径6000余条,各类球场3200个,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进一步丰富 宁波每年组织迎新年长跑、美丽乡村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等赛事活动6000余场。全市参与各类赛事(活动)超过200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41.9%。以马拉松赛事为例,宁波每年举办各类马拉松赛事20余场,涵盖了公路马拉松、山地马拉松、越野跑、超级马拉松等各种类型,初步形成了甬马、宁波山马、九龙湖半马、奉化桃花马、余姚四明山百公里等赛事品牌,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进一步加强 过去四年,宁波每年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余人;近几年,开展“一人一技”等健身公益培训,每年有3万人以上参与。以“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为主题,宁波首届全民运动会点燃了市民的体育健身热情。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促进全民健身与文化、旅游、卫生等融合发展,扩大“一县一品”“一乡一特色”的品牌影响力,初步形成了“周周有赛事,月月有特点”的蓬勃态势。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体质健康评价工作,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4.1%。

    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进一步健全 全市现有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体育类社会组织496个。其中,协会243个、民办非企业253个;市本级协会4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5个。基层备案登记的基层体育自组织1744个。通过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四化六有”建设,贴近群众举办体育社会组织“走一线”“嘉年华”“创客荟”及各级各类赛事、培训、考级(段)达标等活动,积极打造“新时代健身圈”“长三角区域体育创客联盟”等平台,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健身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市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斯博特轮滑俱乐部等被民政部门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成为体育社会组织的典范。(宁波日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周 松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