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电子杂志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宁波:490米国画长卷谱写“友谊赞歌”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9-10-11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公益组织“红牡丹”为外籍友人搭建了学习国画、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

    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鄞州区人民政府、宁波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主办的大型国庆献礼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姜红升的脑海里还时常闪现当时的画面——490名参与者分成7个方队,展示不同主题、70米长的牡丹画长卷,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上祝福。

    姜红升是公益组织“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的创立者。这场活动的诞生,源于公益画社的长期积累和中外友人、各界人士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共同心愿。

    从想法萌发、寻找学员、组织教学到制作完成长卷,这段持续了近九个月的“献礼”故事,是一曲跨越民族、地域的“友谊赞歌”。

    “在开放包容的城市,遇见美妙的中国画”

    国庆长假前集中展示的七幅牡丹长卷,最早构思、成型的,是“香飘世界卷”。

    云集现场的70位外籍友人中,一位身材高大的乌克兰籍大学教师,尤为引人注目。外籍友人的绘画作品虽然笔法尚显生涩,但在现场中国观众看来已相当不错,引发大家的啧啧称赞。

    康斯坦丁是画社的早期学员,在宁波工作、生活了7年,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还能娴熟地使用毛笔,用笔墨丹青表情达意。

    康斯坦丁是一名优秀的理工男,去年10月通过在学术界的成就荣获浙江省政府“西湖友谊奖”。但这位理工男高大的身躯里,有着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灵魂。“宁波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我在这里遇见了最好的老师、最美妙的中国画。每一次作画,都能放松身心、享受其中。”康斯坦丁告诉记者,“可能我的骨子里有中国的血液吧!”

    同样全程参与献礼活动的外籍友人,还有来自拉脱维亚的“中国媳妇”碧海、在宁波大学学习的匈牙利姑娘朱颖,她们和康斯坦丁一起,成为“香飘世界卷”创作的中坚力量,还将献礼活动拉到了数千公里外的中东欧。

    北京时间7月24日深夜,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自由纪念碑前出现了一幅漂亮的牡丹长卷,碧海和她的“家乡学生”笑靥如花,在镜头前为新中国华诞送出祝福;

    8月3日,康斯坦丁将画笔和宣纸带到黑海之畔,用近20天的时间陆陆续续指导当地民众完成创作。就在乌克兰站的创作完成之际,邻国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又迎来了一位传播国画艺术的“使者”,朱颖选择在家里教学,让匈牙利的年轻人近距离感受国画之美。

    当这些由外籍友人执笔、在海内外不同地点完成的画作回到宁波、汇集成卷时,它承载的不只是墨水和颜料,还有沉甸甸的友谊和爱。

    碧海在宁波享受了艺术,更收获了爱情。“我来到宁波,是为了提高学历、丰富知识,没想到一见钟情。”

    目前仍在家乡教学的朱颖正思考着毕业后的下一站。“我想让家乡的亲友知道,宁波有巨大的港口、繁华的街市、灿烂的历史、美丽的风景,错过它,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康斯坦丁则将家乡的中国画教学视作一项必须坚持的长期工程。“乌克兰的孩子没有国画的基础,有的只是那一点点好奇心。我的愿望,就是利用好每一次归国的机会,把这点好奇心放大,最终像牡丹花一样繁盛鲜艳,搭起更多中乌文化交流的桥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张文菊和姜红升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了。今年春天,姜红升带着外籍学员如约来到洛阳,参加当地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从事牡丹画教学工作多年的张文菊则和当地画师寻找场地,让他们在牡丹花丛中寻找灵感、完成创作。

    这一次相逢,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当时,姜老师提出由70国友人绘制70米牡丹长卷,为新中国70华诞献礼的想法,我很高兴,也很认可。”张文菊没料到,返回宁波的姜红升把这颗“种子”浇灌培育成了参天大树,从一幅长卷扩展到七幅长卷,从单纯的外籍友人延伸到各行各业。

    “七幅长卷的培训量太大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得知老朋友遇到困难,张文菊毫不犹豫地喊上两位同为画师的好友,购买机票飞抵宁波,义不容辞地投入长卷培训工作之中。

    从7月10日到9月22日,两个多月埋头教学,120场培训课程,让张文菊倍感疲惫。

    由于七幅长卷的人员组成复杂,培训课程流动性很强,教师团队需要四处奔波,与时间赛跑。“一天跑三个场地是常有的事情。我们只能在赶路时点好外卖,到下一个地点抓紧吃。”张文菊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性子比较急的姜红升在前面大步流星,催促着“快快快”,三位洛阳画师则努力跟上,“这件事没有报酬,却有行军作战般强度,没有足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坚持不下来的。”

    的确,数十日的“打磨”之后,张文菊愈发坚定、愈发充满动力。“这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值得付出。”张文菊感慨地告诉记者,“我常常觉得,这不是我在帮助老朋友,而是老朋友给了我绝佳的平台,为洛阳、宁波两座城市间的交流贡献力量,为洛阳的牡丹花文化、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全球推广贡献力量。”

    献礼活动已经结束,张文菊和她的朋友们计划着返程,续上在洛阳的教学课程。洛阳画师离开后,日常的教学如何延续?记者有疑惑和担忧,但姜红升自信满满:“人员可以流动,但友城间的民间文化交流,绝不能返回原点。以此次支援我们的三位教师为根基,越来越多的洛阳画师会来到宁波,我们也会更频繁地带队造访洛阳,吸收学习牡丹文化和国画艺术的精髓,把根扎得更深,不断巩固加强常态合作机制。”

    张文菊更喜欢用一句诗来表明心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无论身在洛阳还是宁波,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冰心’不改。”

    “凝心聚力,笔杆子里绽芳华”

    献礼活动现场,70名莘莘学子、70名人民教师、70名妇女同胞、70名人民公仆、70名各界人士、70名国际友人及分会场的70名部队官兵组成了7个方队,展示7幅牡丹长卷,分别命名为“学习报国卷”“教育兴邦卷”“巾帼建功卷”“人民公仆卷”“万众一心卷”“香飘世界卷”和“护卫祖国卷”。

    牡丹花争奇斗艳,背后是各行各业参与者的竭诚付出。

    回忆起七幅长卷的制作过程,姜红升不禁感慨:“运气是一部分,每一位‘爱花人’的无私帮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书画社外籍学员完成的“香飘世界卷”,其他长卷都来之不易。3月6日的一场普通的画牡丹活动,引起了海曙区教育工会主席吴灼宇的注意,迅速组织起70家学校工会的70位教师制作“教育兴邦卷”。

    4月从洛阳返回宁波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书记陈志军试探着询问姜红升:“围绕宁波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题,能组织一场有意义的活动吗?”姜红升顺水推舟,拉起了“学习报国卷”的制作队伍。

    通过鄞州区妇联召集70位巾帼文明岗岗长,海曙区统战部帮忙寻找70位统一战线人士,“学习报国卷”的一位组长牵线搭桥联系上东海舰队的70位官兵,以及最后审慎抉择后确定的70位机关干部……从一到七,献礼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完整。

    记者了解到,每一幅长卷都要分两组培训,如果出现人员变动,新加入的人员要从头开始接受培训,每位参加9月22日献礼活动的人员都要接受5次以上培训。“理论上我们需要490人画牡丹、展示长卷,但实际培训人员超过600人次。教师团队付出了很多,各行各业的参与者积极配合、给予帮助。”姜红升向记者展示了他组建的“红牡丹学院微信群”,里面已经有20多名成员,“他们大多是日常培训后结识的朋友。每当遇到困难,只要在群里发条信息,他们都会无私地提供车辆、物资等帮助。”

    正是这些筹备献礼活动期间发生的点滴细节,让姜红升有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底气。

    与洛阳画师队伍达成的长期合作机制,为书画公益教学的继续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此基础上,姜红升开设了七个固定的教学班,将场地设在宁波大学和五一广场的教学点,同时面向社会各界开设流动课堂。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之际,开辟一条通向南湖、井冈山、延安等地的‘红色教育之路’,在更多城市撒下传播爱心的红色种子——面向外籍人士讲述中国历史,探寻中国文化璀璨动人的奥秘;面向我国各界人士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姜红升说,“只要凝心聚力,笔杆子里也能绽芳华。”(宁波日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周 松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