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浙江宁波:非遗进生活 甬上风华秀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9-11-05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在宁波工程学院举行的非遗专场演出(周建平 摄)

    宁波非遗文化资源丰富,非遗保护也早有积累,在多方面体现了整体保护的理念,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首创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既显实效又广受好评。

    为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提高我市非遗保护水平,今年9月至11月,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生活”系列活动,送非遗专场演出、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体验以及非遗展览等,到海曙区青少年宫、宁波工程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大学、爱菊艺校、红旗幼儿园等,一展甬上风华。

    起源于清代的宁波民间舞狮动作惊险、富有观赏性,四明南词辞章华丽、曲调优雅,奉化布龙变化多端、造型生动,还有平调耍牙、越剧、甬剧等,“甬上风华”专场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引来观众鼓掌叫好。10月1日,“甬上风华——宁波市非遗进生活”系列活动走进海曙区青少年宫,为小朋友和家长献上精彩的非遗节目“展演”并进行非遗技艺教学互动。

    变脸、舞狮、非遗故事等表演紧紧吸引了大家,手工匠人传授了4个手工技艺项目——面(粉)塑、渔船制作、中国结编织、串珠,小朋友开心快乐溢于言表。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说,本来担心台风天的活动效果,没想到大获好评,家长带着孩子把活动室坐满了,舞狮、变脸最受欢迎。

    “为幼儿园小朋友准备的也是非遗手工技艺体验项目,难度要低一些,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问老师明年还有这个活动吗?”该工作人员说,以“激扬传统文化,促进保护传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1月,有4场非遗专场演出送入1个社区和3所高校;宁波市优秀非遗传承人在1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为孩子传授非遗技艺;以“乡愁”为主题的非遗图文展,送入社区、高校、小学、幼儿园,共计7场。

    早在2017年,宁波市文化馆就启动了“非遗进生活”系列活动。一路走来,宁波市文化馆副馆长孔燕感触颇深,“非遗的当代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今年有好几所高校联系我们,对非遗项目非常感兴趣,我们也咨询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意见。”

    10月中旬,“甬上风华”专场演出和非遗展览走进宁波工程学院,这是今年系列活动的高校第一站。民间舞蹈舞狮、奉化布龙,传统杂技水火流星,传统戏剧变脸、平调耍牙,实验评话《此心光明——王阳明》……精心挑选的节目获得高校师生的欢迎。

    大一新生李佳琦老家在金华,小时候经常跟着家长在村里看婺剧,她觉得台上的演员一举一动都很好看,“这次听了四明南词,真的好美。”作为志愿服务人员,她在观看彩排后向同学们发信息“广而告之”。当天晚上,学校的剧场连过道也加了座位。“事先报名来看演出的有800人,现场肯定不止,大家都很喜欢演出的内容。”而在剧场外,水浒名拳、晒盐技艺、大头和尚、象山竹根雕等非遗项目展板图文并茂,吸引大批同学观看。

    孔燕说,这些年的非遗保护工作确立了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非遗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产品或作品,它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非遗传承是不断融入人们智慧、才艺和创造力的生动实践。“同学们早早来到剧院准备观看演出,主办方还希望我们把非遗图文展延长一段时间,总体反响不错,也说明‘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宁波日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周松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