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浙江宁波:各地因时而变、因地制宜打好防疫复工攻坚战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0-03-06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疫情带来的挑战层出不穷,我市各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找准防疫、复工平衡点,坚决打响防疫复工攻坚战。

  知行合一,把思路化为行动;知难而进,打通“堵点”开辟新路。

  在这场大考大战中,宁波市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化被动为主动,见招拆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外来员工点对点接回,内部资源深挖潜力 内外并进,破解企业员工短缺难题

  知难而进,行不懈怠。困难面前,唯有敢闯、敢试、敢拼,才能闯出一条路来。

  疫情防控之际,恰逢春节。员工短缺,一度成为复工复产的最大“拦路虎”。

总工会工作人员为支援武汉医护人员的家属送上专属的家政服务卡。

  2月上旬,全国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尚在增长,各地实行严格的防控。“外来务工人员连村庄都出不去,如何千里迢迢来宁波?”这是一道难度系数极高的“压轴题”!

  不尝试,怎么知道能不能解出来?

  “他们一来,我信心就足了,100万把美工刀肯定能在3月底前发货。”2月24日,当25名贵州晴隆籍务工人员来到浙江兴达文具有限公司,原本还在为完不成订单发愁的董事长王爱国松了一口气。

  晴隆是宁海的对口帮扶地区,两地相关部门非常熟悉。特殊时期,将劳务协作扶贫和解决员工短缺结合在一起,成为最优选项。

  宁海人社局当即抽调4名干部组成“劳务协作小分队”奔赴晴隆。“晴隆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我们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将企业岗位需求及补贴政策向他们宣传,提高知晓率。”小分队成员卢崇利说,他们还主动联系有意愿返岗的人员,逐个了解情况。对已报名来宁海的员工,在安全出行、就业安置、生活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

  2月19日,第一批100名晴隆籍务工人员通过“返岗直通车”安全到达宁海。通过核酸检测后,开始了他们在宁海的就业之路。

  宁海还委托晴隆人社部门对接来宁海的务工人员,并派出包车接送。目前,已有3批共计470名晴隆籍务工人员在宁海上岗。预计本月中旬,第四批近200名晴隆籍务工人员将到达。

  作为制造业强区,务工人员返乡造成的员工短缺,也是镇海复工复产之路上的难题。镇海火速设计出一套“接人、检验、服务”的组合拳,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快速安全返岗、安心稳定就业。

  3月2日零时多,5辆来自四川绵阳的大巴车开进镇海人力资源市场,随车回来的“招人专班小分队”队员孙备战和周晔、林学军揪了13天的心终于放下来。2月17日开始,这支小分队辗转3000多公里,从江西上饶、四川绵阳和达州三地接回385名务工人员。“入住酒店受阻、机场到酒店无车搭载……挺过来了,能把外地员工从家门口直接接到厂门口,这一切值得。”小分队负责人孙备战说。

  “镇海派出返工专班到疫情稳定可控、返岗员工集中的地方驻点,通过专列、包车等形式分批次、点对点接回员工;对返回镇海的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比采取隔离措施至少节省6天时间。同时,用最好的服务吸引人、留住人,返岗员工自发成为‘镇海招工大使’。”镇海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镇海已累计通过“以工带工”方式引进务工人员6000余名。

  对外,工作人员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接外地员工返回岗位;对内,则克服千难万难,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共享员工”“学生顶岗”“志愿帮忙”等多点开花,帮助企业提升复产率。

  江北华伦瑞泰服饰有限公司转产民用口罩后,急需包装工人80名。江北区经信局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堵点”,马上和区教育局联系,两个部门联合在教育系统发起招募志愿者活动。2月21日,江北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幼儿园教师等60人报名驰援,成为“华伦瑞泰”包装工位上的临时工人,日均包装量1.2万余件。

  线上数据跑路,线下主动上门 精准服务,推动复工复产率攀升

  疫情突如其来,复工复产面临一系列难题:返岗员工如何隔离,日常数据如何报送,生产防疫如何平衡……这些问题企业是第一次碰到,一时间被打个措手不及。

  苦练内功多年的数字政务系统在这次疫情中厚积薄发,一个个线上系统短时间内火线上岗;而“三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服务的靶向 “滴灌”,“点对点”打出“强心针”、输送“营养液”。

  “扫扫二维码进入云平台,线上填报企业信息、返工情况等资料,复工后的日常数据报送,我们一次都不用跑就完成了,相关部门和街道还主动上门帮助我们解决配套企业开工、员工包车等问题。”3月3日,狮丹努集团负责人说,海曙区推出的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平台增强了企业复工的信心。

  非常时期,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员工少出行。2月8日,海曙区经信部门上线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监管“云平台”服务体系,将复工备案全流程搬到线上。

  “登录平台,企业防疫怎么做、复工备案如何进行,政府部门提前分类梳理,一目了然。”海曙区经信局负责人介绍。企业在平台填写基础信息后,再将员工总数、重点地区员工数及经劝导不返甬的员工情况等15个选项补充并拍照上传,就能完成复工备案。

  “除了提交复工备案信息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这一线上平台将新增返岗人员信息上传,并由平台推送至属地乡镇、街道和园区。一方面,区经信局可以据此对企业复工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精准发现复产进度偏慢的企业,更为主动地开展服务;另一方面,也畅通了企业所在地乡镇、街道和园区的服务渠道。”该负责人介绍,复工全流程搬到线上后,提高了企业复工效率,也阻断了不必要的人员接触,“线下改线上,效率提升了,服务不打折。”

  此外,2月12日,81890上线了复工专线,在81890生活通APP首页链接了海曙区企业复工备案入口,搭建区内企业项目问题收集及协调工作的平台,并及时与区内专班对接企业遭遇的实际困难。

  工业企业车间里机器转动,复产率逐日攀升。而农业也正面临一场大考。“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春收刻不容缓。

  这几日,北仑区白峰街道阳东村的传甬茶叶厂迎来第一批春茶的采摘。尽管企业已复工,但采摘人手不足、成本激增等困难让茶厂负责人顾传甬很着急。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街道干部带来了好消息。

  “顾经理,区里出台了‘农业政策清单’。政府鼓励你们推进茶园良种化改造,对新(改)种无性系良种连片20亩以上的,可以按照2500元/亩予以补贴。”白峰街道纪工委书记刘继宏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向顾传甬传达了最新出台的政策,并就企业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今年农业企业都比较艰难,补助政策太及时了!”顾传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补助政策名目较多,农户一时搞不清楚。我们及时梳理出疫情防控期间‘农业政策清单’,让农户一目了然。”北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永广说。

  与此同时,北仑区还做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生产物资保障工作,组建14支服务队下沉田间地头,开展扶持政策宣传、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北仑区各类农业完成复工登记287家,复工率99%。

  招商引资“云上见”,项目推进“不掉链” 争分夺秒,发展脚步不停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与疫情作战的另一个战场!”

  向海而生、听涛而立的宁波人坚信,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更是城市永恒的主题。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一刻不能停。

  3月3日,年产5万件冲浪板和8万艘皮划艇项目经洛杉矶、香港、慈溪三地合作方“远程签约”后,正式落户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该项目总投资1150万美元,是本月慈溪收到的首笔“国际大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慈溪推进“云洽谈”“云招商”,确保经济发展“不断线”。该市招商人员仔细摸排招商资源存量数据,成功对接30余个产业项目。“除远程签约的运动器材生产项目外,宁波医疗防护用品产业园、年产10万套5G无线专网通信设备等5个项目也将于近期签约,投资总额31.5亿元。”慈溪市商务局负责人说。

  招商引资“云上见”,项目推进“不掉链”。2月初以来,慈溪招商人员利用“云平台”,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在谈项目。依托重大招商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该市明确重大项目责任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实时更新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25个,其中8个签订意向投资协议,3个完成工商注册。

  招商“不掉线”,服务“不断档”。疫情防控期间,慈溪高新区促进项目与政策精准匹配,“代办员”与年产1200万套物联网终端识别镜头生产线项目方通过网络“无缝对接”,指导企业在3天内完成新注册公司名称预审核和工商注册各项资料整理;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助力清控科创(宁波)创新基地复工复产,做好员工安全返慈、公寓集中隔离等专项服务。

  小微企业体量小,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如何让他们渡过难关,甚至化危为机,摁下发展“快进键”,成为摆在各地面前的重大课题。

  “今年咖啡机的订单很多,就是人手紧张。”3月2日,宁波霍科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见到奉化区经信局网格派驻干部,就告知企业眼前的难处。“区人社局派出的9组人马正在外省招人,我们帮你对接下,看能不能调拨几个过来。”网格派驻干部现场联系、现场落实,如此贴心的服务让企业负责人很感动。

  为了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奉化区新近建立“小微+”企业服务网格,以网格化“服务+管控”模式,精准帮扶上万家小微企业。“根据地域相近、类型相同、可统筹帮扶原则,全区12个镇(街道)划分为1500余个服务网格,并从全区抽调优秀1500余名干部,每个网格配一名,全脱产派驻服务网格内的小微企业。”奉化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联企干部帮网格内企业制订个性化复工复产方案,帮助解决物资运输、劳动用工、物料调剂等问题,打通生产“堵点”,同时担负企业疫情防控督导职责,“一企一本”落实防控要求。

  社工志愿者挺身而出,新老宁波人并肩前行 共度时艰,服务关爱暖人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狰狞的病毒,无法冰封众志成城的力量。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新老市民守望相助,温暖着初春的日日夜夜。

  “曾阿姨,您的药快吃完了吧?要不要再配点?”“谢谢啊,我的降压药还能吃两三天,再配一些吧。”“好的,我半小时后到您家来取医保卡。”3月3日上午,温馨的一幕发生在鄞州区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曾子慧老人的药快吃完了,锋之社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乐建芬跑腿为她买药。

志愿者把蔬菜送到各社区生活不便的独居老人家中。

  白鹤街道下辖11个社区,有2000多户独居老人。“为做好疫情防控,我们对各居民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这可急坏了独居老人。他们年岁已高,很多行动不便且患有慢性病,实行防控后,买菜、配药都成了难题。”白鹤街道社会事务科李蕊说,过去一个月,社工、志愿者分成若干小组,每个人结对帮扶5至6户独居老人。

  “看着这些‘孩子’为我们忙活,心里很过意不去。”对于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付出,曾子慧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总是尽可能减少“麻烦”志愿者的次数。每次,志愿者送完菜或药,她都要给志愿者塞几块糖果或者站在窗口目送。

  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岗,如何确保他们“进得来、住得了、管得住”,让他们安心工作,也成为全新的课题。

  3月3日中午,54名湖南籍务工人员包车抵达余姚梁弄镇,第一时间便来到“外来人员服务站”报到。

  正在服务站执勤的镇机关工作人员周晨植和两名医务人员,立刻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有序测温、查看甬行码,并逐个进行资料核对登记,确保不出纰漏。“看到越来越多新梁弄人返岗复工,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等周晨植忙完所有人员登记,已近下午1时,盒饭早已冰凉……

  “梁弄镇抽调机关工作人员和专职医生,设立24小时‘外来人员服务站’,真正实现了从进梁弄到复工复产全过程闭环管理服务。”梁弄镇相关负责人说。

  外来务工人员返梁后,先到服务站进行测温、验码、信息核录等手续办理,每人还会收到一封内装口罩的欢迎信。服务站为绿码人员发放标有“请放心,我是健康绿码”的绿牌,并通知房东、企业主或村(社区)第一时间来站接人,打消新老梁弄人的顾虑。

  同时,服务站对需要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挂黄牌,并注明观察时间,采取本人、企业(房东)“双承诺”,居家观察要求、返梁人员信息“双告知”,基本信息、每日体温“双登记”,启动“联防联控、邻里守望”行动,为居家观察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买菜、送菜等暖心服务。

  外来务工人员不断返回,提升了企业的复产率,但他们租住村庄社区的居民不免心有顾虑。

  “尊敬的客户:您已经成功购买天安财险‘疫安心’产品,保额10万元,期限90天,保单号为……”最近,象山贤庠镇章家墩村65岁村民方伟国在网格员帮助下,通过手机填写了姓名、手机号码、证件号等信息,成功投保了一份由天安财险公司免费赠送的保险产品。“有了保障,心里踏实多了。”方伟国高兴地说。

  “我们村临近岙里弄工业园区,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在村里。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村里在加强防控的前提下,为持有甬行码绿码的企业员工办理了村庄出入证。”章家墩村党支部书记章志福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岗,部分村民不禁心生顾虑。

  为此,章志福找到天安财险公司,将村庄的情况一一告知。经双方沟通协调,天安财险推出了一款针对该村村民、保额为10万元的公益抗疫保险“疫安心”。

  据介绍,该抗疫保险限18周岁至65周岁身体健康的村民领取,每名村民免费领取一份。激活该赠险后,村民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且在保险期间内因此身故,或者遭受飞机交通意外伤害的,可获得10万元赔付金;若乘坐火车、地铁等发生意外身故,可获得5万元赔付金。目前,章家墩村已有218名村民投保“疫安心”,基本实现全村覆盖。(宁波日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周松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