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以公益之心,守一方平安,姚林军和宁波泗门汝湖救援队的故事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2-05-12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公益救援 回报家乡

  甘当“倒贴队长”

  1979年出生的姚林军,是土生土长的泗门人,对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和大海有着深厚感情。2000年退伍回乡后,他在当地派出所等单位工作,听闻不少滩涂上出现的险情,也参与过一些救援。时间久了,他便萌生了成立公益救援队的想法。

  但是想想容易做起来难,要成立一支队伍,需要资金、装备、人员、技术等等。一连串的难题,导致他的计划一拖再拖。直到2019年8月,谋划了许久的队伍才成立起来。“最初10名队员,我自己出资买了一些对讲机、救生衣等基础的装备,找朋友的企业赞助了一点资金、装备。”姚林军说,“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来,先做起来慢慢发展,瞻前顾后永远做不成。”

  队伍成立后,姚林军定期组织队员们开展技能训练,并邀请专业人士前来指导。同时队伍还被纳入浙江省海豹救援队,定期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随着技能和知名度的提升,主动联系他们的人越来越多,成立3个月时间,参与各类救援就有近20次。

  2019年12月的一天,姚林军在朋友圈看到一则寻人启事——“80岁的张裕勇家住慈溪周巷谭南村,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他于1日晚10点从家中出走一直未归,家人十分担心老人的安危。”姚林军和队员商量后,便联系老人家属,双方约定时间后在周巷派出所碰面,队员们分工协作,一组留在派出所查看监控,一组去老人最后出现的地方搜寻,最终成功找到老人。

  “老人和家人团聚时的场面,让我感触很深,让我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算身体上辛苦一点、经济上倒贴一点,也要坚持下去。”姚林军说,队伍成立至今,已经成功找回走失人员200多名,很多被救人员和家属会给他们送去感谢金,他们一分不收,“只有一次,有一个人提出给我们队伍购买一些装备,我们同意了。”

  队伍成立之后,姚林军几乎全身心扑在公益事业上,没时间照顾家里,经常凌晨两三点接到电话就出门,不仅没有工资还要往里贴钱。这样的状况,家里人刚开始也不太理解。姚林军只能给家人讲救援的故事,给他们看感谢信、锦旗,慢慢地获取理解和支持。“在公益救援这个圈子里,大家都这样,没有不倒贴的队长。”姚林军说。

  不辞辛劳 不惧危险

  个个都是好样的

  “队伍成立这些年,我最感谢的是队员们。”姚林军说,他们不辞辛劳、不惧危险、不求回报,让他很感动,“成立三年不到,队伍从原先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40人,个个都是好样的!”

  1976年出生的周海军,加入救援队一年多时间。虽然队龄不长,但已经成为主力队员之一。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从小下海,水性极佳,多次成功救出滩涂遇险人员。说起加入救援队的缘由,他还有着一段特殊的传承。“我爷爷那一辈就是打鱼的,我没见过我爷爷,他是冬天在海上救人牺牲的,当时才50岁。”周海军说,他加入救援队也算是沿着爷爷的足迹,继续守护这片水域。

  几年下来,队伍出动过多少次,大家都记不清了。但是关于最惊险的救援记忆,大家都认为是去年8月11日那一次。当天下午1点左右,三名外来务工人员在滩涂玩耍,被上涨的潮水围困。等三人发现涨潮时,海水已经漫过了大腿。由于距离岸边较远,滩涂湿滑难行,又没有手机信号,三人只能大声呼救,幸亏过路行人发现并及时报警。

  等到民警赶到时,潮水已经涨到了三人的脖子处。情况紧急,民警马上联系了正在附近巡逻的汝湖救援队。救援队员火速赶到现场,4名水性好且熟悉这片海涂的队员立刻穿上救生衣下海。由于涨潮速度快,海浪一波接一波,给救援带来很大困难,救援队员们花了十几分钟才游到漂浮着的三人身边,为他们套上救生衣,用安全绳连接后成功上岸。“要是我们晚来15分钟,这三人的情况就危险了。”参与此次救援的姚林军和周海军说。

  “当时情况十分惊险,不仅是被困的三个人危险,下去救人的队员也很危险。”回想起这次救援,姚林军仍然心有余悸,“要是队员出现意外,我怎么向他们的家人交代?”正是这样的压力,常常让姚林军有些喘不过气来,有时甚至整夜睡不着觉。“除了平时做好训练,提升技能,临场的指挥也相当重要,千钧一发的时刻,做出一个决定就有可能影响一条甚至几条生命!”

  “战场”扩大 责任重大

  尽心守护一方平安

  “崔广西同志,你的身体需要休息,现在马上回家!”“队长,我还可以坚持!”这段对话发生在慈余高速泗门收费站,姚林军和坚持带病执勤的队员崔广西之间。

  崔广西今年52岁,是一名“新泗门人”,加入汝湖救援队一年多了。在疫情反复中,汝湖救援队持续驻守慈余高速泗门收费站,检查下高速车辆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崔广西在岗位上坚持了14天,即使轮到其他队员执勤,崔广西也会到岗,他总是说:“工作量大,多一个人也是好的,让其他兄弟歇一歇。”

  高强度的工作把崔广西累倒了。执勤第14天的上午,崔广西脸色苍白、站立不稳,其他队员连忙将他送到医院。挂了一上午的盐水后,崔广西略微好转,他没有选择在家里休息,下午又主动回到泗门收费站执勤。

  “不只是崔广西,还有两个队员也累倒了。”姚林军说,高速路口的执勤工作非常辛苦,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执勤人员几乎没有坐下休息的时间。近日气温升高,防护服内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姚林军说:“我们每次安排3名队员执勤,每天实行三班倒,假期则每天30人通宵执勤。”

  尽管辛苦,汝湖救援队的队员却从未抱怨。姚林军说:“高速口执勤是有效防止外来病例输入的方法,我们深知责任重大,一定会齐心筑牢防疫坚墙!”

  随着救援队的发展壮大,一支近百人的志愿者队伍围绕救援队形成,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评为疫情防控突出团队。“在高速口执勤、方舱安保、后勤保障等工作中,都有我们队员和志愿者的身影。”姚林军说,辛苦的付出获得了认可,救援队曾被评为“泗门榜样”,他个人获得了“余姚好人”荣誉。

  说起下一步的规划,姚林军希望继续加强队伍的训练提升,在水上救援方面继续做出特色,同时,他还想培养更多的骨干队员,帮助队伍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运作和管理。“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家乡不能没有这样一支队伍,我们还是会咬牙坚持下去,尽心尽力守护家乡平安。”姚林军说。(宁波日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张 理趣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