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第26个环卫工人节, 一起来看看宁波这些闪耀的熠熠“橙光”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2-10-27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环卫工人是城市中醒得最早的人。当凌晨的街道还在睡梦中,一群着橙色工作服的身影早已遍布街头,他们向沉睡的城市发出了第一声问候。他们清扫道路,收运垃圾,他们的坚守和努力让甬城的市容环境井然有序。

  截至目前,宁波市已成功创建“席地而坐”示范区域105个;已有30个街道干净指数达到“干净街道”等级;中心城区道路机扫率达88%,市民满意度达90.1%;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国大城市第二,浙江省第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城乡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100%;市民知晓率97.7%,满意度98.1%;3821户环卫家庭、4400余名一线无房环卫工人已落实住房保障;全大市设有爱心驿站410座……

  今天是浙江省第26个环卫工人节,是属于“橙光者”的节日,祝“橙光者”环卫工人节快乐!一起来看看这些闪耀的熠熠“橙光”——

  王理顺

  坚守37年的“橙色”信念

王理顺(左一)正在“传帮带”

  从螺丝刀都分不清楚的“懵懂学徒”,到海曙区环卫车队修理班的“当家师傅”,王理顺用了37年的时间。

  这37年的岁月洗礼,改变了他的容貌,但从未改变他“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橙色”信念。一年四季,王理顺用他满是油污的双手,带领车队修理班的全体人员,维护着海曙环卫车队200多辆环卫特种车安全上路。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保洁要求的提高,购置的作业车辆既有全进口的也有组装车,性能构造变得更加复杂。全英文的产品说明书、集成电脑版、全新的零部件结构和无数个第一次才碰到的修理实践操作,给车间的修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王理顺迎难而上,一方面利用业务时间翻看大量的维修书籍,查找相似的修理案例,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另一方面向厂方技术人员请教细点难点,对于故障产生部位、主要症状和修理方案逐一记录,作为车辆维修的参考资料保存起来,在保证车辆正常运作的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学海无涯苦作舟”一直是王理顺的座右铭。他以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牛劲儿”不断给自己充电,靠着兢兢业业的干劲儿激励着他人,秉着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得修理技术不断进步。

  这37年,不管是酷夏还是寒冬,不管困难还是挑战,从来没有让王理顺产生过退缩的念头。王理顺说,他的成长离不开环卫由来已久的“传帮带”传统,他要把这优良的传统传承下去。这也是他后来创建“王理顺工作室”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班组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37年他获得了无数荣誉,但在荣誉面前,他从未有丝毫的自满,因为他深知,在钻研专业技术的道路上,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懈追求才能将环卫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阎建光

  为垃圾分类新时尚代言

阎建光正在垃圾收运的路上

  7年来,2600多个日日夜夜,他每天早上5点发车,默默耕耘在垃圾分类收运岗位,亦不忘为分类工作发声建言。身为海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车队一线务工人员,阎建光用坚守、热爱、奉献发扬着“宁脏我一人,换来万家洁”的精神,为宁波市的垃圾分类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是2015年9月参加环卫工作的,不知不觉,干了7年多了。”阎建光聊起他的工作,脸上洋溢着笑容,“我热爱我的工作,看着宁波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我觉得工作很有意义!”阎建光参加环卫工作的时候,正值海曙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起步阶段,他被分配到收运“其他垃圾”的清运班组。执行垃圾清运工作时,他配合完成推桶、检查分类情况以及压缩收运任务;空闲时他好学、好问,不让分类“难题”过夜。2018年底海曙推行分类垃圾公交站点式收集试点,阎建光凭借多年收运经验积累脱颖而出,成为试点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数字赋能中助力分类垃圾收运工作。

  阎建光负责垃圾清运的小区大多比较陈旧,路窄车多,清运难度大,但他始终有条不紊,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收运操作规范,顺利完成收运任务。如发现垃圾桶内有混投现象,他也会第一时间拍照存证,并落实好相关整改措施。工作之余,他也时常向身边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分享分类小秘诀,帮助大家正确分类。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分类收运工作很重要,安全行车、避免扰民也不能忘。阎建光每次出车前,都会仔细检查车辆的状况,不带问题上路,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影响小区居民出行;每次收运垃圾时,他总将设备操作噪音控制得很轻,尽量避免扰民问题的产生。“教是最好的学。”阎建光经常与同事们分享收运经验,遇到问题也会利用自己所学所长帮助大家。

  阎建光常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工,我只想把垃圾收运工作做好,把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方法告诉更多的人,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干净整洁,这是我最自豪的事情,也是支撑我干好工作的动力。”他,用实际行动为垃圾分类新时尚代言。

  曾慈香

  守住小厕所,折射环卫心

曾慈香在公厕保洁

  55岁的环卫女工曾慈香是东钱湖公用公司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今年是她从事公厕保洁工作的第十年。

  曾慈香负责钱湖人家南门公厕保洁,这座公厕是东钱湖所有环卫公厕中保洁难度最大的一座,它的边上就是钱湖人家社区和钱湖人家菜场,因此人流量特别的大。在曾慈香之前,那座公厕的保洁人员最长的只干过半年,最短的则仅仅半个月,都抱怨说:“钱湖人家公厕保洁难度太大了,怎么保洁也不干净,还总发生坑位堵塞的情况。我宁愿保洁两座其他公厕。”当时,曾慈香的丈夫是一名环卫道路保洁人员,得知这个事情后,觉得自己妻子很适合这个岗位,为人做事比较仔细,就跟还在老家的曾慈香通了电话,问她要不要来做这份工作。曾慈香想到这样一来夫妻俩就可以一起工作了,能相互照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离开了家乡来到宁波,成为一名环卫公厕保洁员。

  毫无意外,曾慈香也遇到了同样的保洁困难,但她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于是她虚心地向老同事请教,还利用休息时间,独自到市区向其他环卫公厕保洁员取经,关于清扫保洁作业的技巧,回家后又苦练刷洗技术。还学了跟踪保洁法,每来一位客人,就立刻打扫,虽然工作量大了,但保洁质量明显提高。多年下来,曾慈香早就练出了一套又快又好的保洁基本功。她想尽一切办法来保证公厕的卫生、整洁和清爽。她的尽心尽力让钱湖人家公厕洁具上找不到一点污渍,公厕内也飘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如今住在附近的老百姓提到钱湖人家公厕,总开玩笑地说:“在家上厕所,还不如去钱湖人家公厕舒心。”一句简单的话里包含的却是大家对曾慈香工作的认可。

  曾慈香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守了这座小小的环卫公厕十年,在平凡的岗位上见证着“橙光者”的默默奉献。

  谢永建

  用坚守书写“环卫担当”

谢永建在“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暗访

  “这样作业不够规范,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够好。”市市容环境卫生指导中心的谢永建耐心地向环卫工人解释着道路保洁作业要求。这是他工作的日常。

  自2010年以来,谢永建12年如一日,把美好年华无私奉献给环卫事业。最初他从事的是粪便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作,为尽快熟练掌握这个岗位的工作要领,他几乎把单位当成了自己的家,天蒙蒙亮就已经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图纸。一个寒冬的夜晚,厂内管道堵塞,为了确保第二天粪便处理不受影响,他和同事们一起更换零件到后半夜。原本御寒的胶皮手套让本就僵硬的手指更不灵活了,他干脆就脱掉了手套,赤手将杂物从冰冷的污水管道里掏了出来。那个晚上他从控制室到生产线来回跑了十多趟,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整改方案。

  2012年,谢永建被调到了新岗位,负责协调落实刚启动的中心城区“道路清爽行动”。为掌握城区道路的环境卫生状况,他和队友们不间断地“行走”甬城。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平均每条道路暴露垃圾问题发现数从行动初期的75个快速下降到15个以下;道路机扫率从43%提升到88%以上,长效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市民对道路保洁质量满意度从行动初期的78%提高到90.1%。环卫工人作业强度大幅降低,道路保洁已进入维持较高水准的新常态!

  2020年,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卫生水平,他开始负责“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的创建活动,将露天的公共环境打造成能“席地能坐”的城市客厅,他不停地试验,不停地调整方案,最终确定了“一处一方案,检验同标准”的思路,同时提出建议方案:大面积区域推广使用除污机械,提高作业效率,小面积区域采用“水磨盘”,灵活经济。

  今年,谢永建被省城市建设管理协会评选为2022年度协会“最美城管(环卫)人”。平凡而普通的他,让身边的人看到了环卫人员的责任和担当。他说,工作没有终点,但坚守才会让未来的路越来越明朗!

  范奕齐

  让垃圾分类融入生活

范奕齐在作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培训

  “最好的垃圾分类文化是生活化,就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范奕齐是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推广宣传科科长。从2013年宁波开始推进这项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工作。回首十年历程,一句“不容易,但充满成就感”概括了所有。

  2013年,宁波和世界银行开展垃圾分类合作,宁波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提前花两年时间系统性搭建顶层架构的城市。现在的宁波,垃圾分类已成为绝大多数人思想上的共识,行动上的自然。然而十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垃圾扔进桶里就不错了,还要做四分类,怎么可能?”

  “我们分好了,你们还不是一辆车拉走,一把火烧了!”

  “我分了,其他人不分,有什么意义?”

  ……

  面对种种质疑,宁波开展了地毯式宣传培训,让市民了解并接受垃圾分类理念是第一步,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是第二步。十年来,宁波平均每年开展近万场次的培训和宣传活动,范奕齐和全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人员一起铆足劲、迈开腿、张开嘴,敲开一家家门,开展一场场讲座,进行一次次桶边督导,慢慢地质疑声少了,参与分类的多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宁波垃圾分类持续领跑全省全国,也打造了独具宁波特色的宣传品牌,“垃圾去哪儿了”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小宝贝·大行动”获得2018年国际固协亚洲区沟通宣传大奖;“‘0’+环保活动——宁波纺织废弃物创意回收利用公益宣传教育项目”获得2021年国际固体废弃物协会沟通宣传大奖全球第一的荣誉等,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宁波市巾帼建功标兵、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宣传工作优秀个人、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

  端午节、儿童节、国际家庭日……通过范奕齐的全力投入,如今在甬城,每一个节日都是垃圾分类的宣传日,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活动最高频词汇;深耕7年的资源循环利用理念传播让“循环集市”遍地开花,居民端闲置物品再流通打开了“无废城市”建设居民端密码,一家家循环超市正在落地……抚今追昔,她说:“感恩这个时代,期待宁波垃圾分类的未来更美好!”

  我们身边还有

  很多很多平凡的“橙光”

  在不平凡的时代里

  惊艳了时光

  致敬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你们!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张 理趣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