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首页    |  头条    |   文明聚焦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图解文明城市   |   专题·活动   |  县市区传真   |   我们的节日  |   工作提示   |   宁波市公益广告库   |  
您当前所在位置:宁波文明网 > 文明聚焦

文明新论|“道德银行”值得推广

来源:宁波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4-03-27 字体 [][打印][关闭]
更多 0

  3月22日,《宁波日报》刊发《宁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一文,很好地展示了我市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情况,让人们感受到农村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的精彩。文章中有一项说的是余姚推动“道德银行”建设的故事:该市从2012年开始建设“道德银行”,如今已升级为4.0版,成为当地公民道德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什么是“道德银行”?通常的说法是:让参与公益慈善、爱心捐助或其他助人为乐活动的人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借鉴银行的储蓄理念,让获得者把积分存入“道德银行”,累计的积分可到“爱心超市”等处兑换商品或服务,是一种以“文明行为和道德善举”为内容,以“银行储蓄”为手段,以“榜样教育”为途径的道德建设方式,让人们在帮助别人时获得快乐、实惠。道德银行值得推广。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道德建设一定要考虑时代的要求,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道德银行”符合《决议》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道德银行”符合《纲要》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平等互惠,“道德银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理性思考的产物,是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辩证统一的尝试与探索。

  “道德银行”能让道德增值,逐步汇聚起大爱无疆的全民行动。“道德银行”的最大亮点,是“让有德者有得”,让“好人有好报”的良好祝愿,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道德银行”让“有德者”得到实惠,如余姚村民陈建华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靠“道德银行”拿到了2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把无形的道德资本转化成有形的金融资本。所“得”的也不仅仅是实惠,还有声誉和地位,让“有德者”成为选干部、入党、参政议政的优选对象。“道德银行”为个体提供了证明价值和提升道德的平台,也为提升社会道德水准提供了契机。

  “道德银行”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道德银行”将社区干部、物业、居民纳入了一个“朋友圈”,使党群关系、邻里关系、物业与业主的关系更为密切,是一条法治+德治+自治,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途径。余姚的“道德银行”让身边的好人感召了更多好人,截至目前,该市共有“余姚好人”507例、“宁波好人”114人(例)、“浙江好人”37人、“中国好人”14人。这表明,“道德银行”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好方法。

  “道德银行”有一定广泛性,人人可以参与;有相当的可行性,既能与金融相结合,也能与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既适合在乡村、社区推行,也适合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推行。“道德银行”可以改变一些人只是做好事、一些人只会得好处现象,还做好事者一个公平。

  有人担心,把道德与银行结合在一起,会产生负面影响,与无私贡献、不图回报、做好事不留名的倡导相悖;做了好事可以兑换积分,会让一些人做好事为了私利、为了私利才做好事;有人甚至担心,会出现“伪道德”现象。

  对此,笔者以为:一是道德也是需要激励的,“道德银行”的那种兑换,是对参与者的一种社会奖赏和柔性呵护,是必要的;二是那种兑换符合“让好人有好报”的社会呼唤;三是只要做了好事,不管是否留名同样可敬;四是不应处处从“向钱看”的角度解读那种兑换;五是要有社会自信,钻“道德银行”空子的毕竟是个别;六是要建立健全评审制度,防止把“道德银行”这本好经念歪;七是要宽容,让“道德银行”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宁波日报)

相关报道:

稿源:宁波文明网 编辑:陆 雅倩
 
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宁波文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