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位文化“大咖”在广袤田畴耕耘,想专门点子、造专门品牌、找专门资源;
一个个文化项目带着泥土芬芳破土而出,以现代表达激活乡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个个村社在文气氤氲中被唤醒,群众拿起笔、拉起弦,送上最真挚的文化“告白”……
这是文化特派员献给四明大地的“诗与远方”,这是文化小切口撬动乡村大振兴的“最佳杠杆”!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如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正在东海之滨的火热实践中落地转化——
自宁波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以来,156位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良好的状态,融入基层、施展才华,在挖掘“特”色、“派”送文化、全“员”服务中,用心谱写新时代田园牧歌,为宁波打造精彩呈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样本,增动能、添活力。
资料图:宁波市级文化特派员林华奇(右)和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负责人丁建东(左)一起参观东门渔村非遗馆。
寻找“种子”的人
基层文化的“种子”,埋在陌上田园的泥土中、附在随风摇曳的蒲公英上。文化特派员要找到那颗“种子”,用前沿的文化理念和知识,培育出这个时代的硕果。
这是一场宏大叙事,需要微观实践落脚。
作为初来乍到的新朋友,文化特派员身到、眼到、心到,在扎根乡土、接通地脉中挖掘文化资源,点亮智慧火花——
在鄞州区咸祥镇,市级文化特派员张晓妍选择搭乘低空飞行器“上天”调研。大海、草地、露营,蓝天、白云、飞行,空中视角让她浮想联翩,“低空+文旅+教研”融合的灵感跃然而出;在“糖丸爷爷”顾方舟故乡——海曙区洞桥镇前王村,市级文化特派员陆晓莉走访顾方舟故居,看“读史知村”展厅,用心打造贴近生活的舞台剧,在孩子们充满力量的表演中,她看到了“望见方舟”文化品牌的力量正喷薄而出……
陆晓莉在前王村探访文化资源。
作为日久生情的老朋友,文化特派员迅速投入角色,脑海中筹谋已久的文化“设计图”转化为火热推进的“实景图”——
江北区“95后”文化特派员葛蔚初,是澳门城市大学设计学专业在读博士生。2019年,她受邀参与宁波首个村级美术馆——半浦美术馆的改造。5年来,这位慈城镇半浦村的“老村民”早已对村里的文化宝贝知根知底。这次,她拿出了艺术赋能计划,打算通过推进音美文化交流、宁美艺术馆入驻等,焕发“古韵新姿”,彰显“半浦新声”……
葛蔚初在半浦村美术馆讲解。
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文化特派员的背后,站着众人拾薪的“后援团”,有着资源共享的“朋友圈”。
省级文化特派员任天带着一群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扎根宁海县一市镇箬岙村,共同探索乡村文化的新表达;北仑区大碶街道周隘陈村有村民想开西餐厅,而丽水市青田县已形成西餐行业生态,经两位省级特派员沈苏杭、黄彦“山海牵线”,周隘陈村团队从“海”的这边赴“山”的那边取经探路。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从一个圈到破圈层,文化特派员正撬动多方资源进村入社,变基层最大短板为最大增量。而文化特派员也在寻找、培育“种子”中,朝着“山歌教授”“村晚学者”等目标竞相奔腾。这,正是“三支队伍”建设在基层的实践注脚。
将文化“涓流”汇成文明“大川”
在“千万工程”润泽下,破旧老村已变为美丽乡村。如何通过文化之力,塑造乡村之形、抒写乡村之韵、提升乡村之治、拓宽乡村之路,把文化“存量”转变为发展“流量”、经济“增量”?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文化特派员立足专业特长,积极探索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润村的新时代解题思路。一个个标志性项目正串起千万条在地文化“涓流”,汇成现代文明“大川”。
这条“大川”,倒映出传统地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渔文化遗迹俯拾皆是。设计学生研学、亲子度假、青年团建等体验线路,用艺术视角在渔村节点增设网红打卡设施、美陈装置……依托“娘家”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市级文化特派员林华奇设计的“渔文化”生态圈项目,让“靠海吃海”的东门渔村看到了“靠文化出圈”的路径。近日,新疆库车市慈孝书院21名中学生来村里体验做鱼香包、AR看渔家生活,东海之滨的海洋文化种子在来自天山之畔的学子心中悄然生根。
这条“大川”,倒映出基层文化产业往“融”提升、往“新”突破——
传统青瓷作品展陈与现代多媒体装置艺术融合,为观众开启通往古老时光与现代幻想并存空间的大门……市级文化特派员应周挺利用慈溪市浒山街道施山社区闲置民房,正打造青瓷大师施珍艺术馆。开馆后,应周挺将带领游客学习瓯乐演奏、体验青瓷制作,并培养村民陶艺师。依托施山社区的特色茶和杨梅酒,应周挺还计划谱写文创产业“畅想曲”:让茶具中流淌青瓷的温润和茶香的醇厚,让杨梅酒瓶上跃动创意的火花和青瓷古韵的回响。
这条“大川”,倒映出乡风文明焕新颜,“物”的新农村正向“人”的新农村跃升——
让孝德文化更具象化,是余姚市低塘街道历山村村民的强烈呼声,省级文化特派员苏秀书正用“舜耕历山”孝德文化品牌培育项目予以回应。举办孝德文化周、寻找“历山孝德”典型、编撰村史(村志)、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苏秀书有信心让孝德之光在历山熠熠生辉。
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文化特派员项目既“富脑袋”也“富口袋”,为基层努力找到乡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加快打造宁波版“田园城市·都市乡村”。这,正是深化“千万工程”的新篇。
在双向奔赴中激发
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一段关系,只有双向奔赴才有意义,才能走得长远,对于文化特派员工作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个文化项目的实施,不是点缀,而是深入群众生活的细节,让他们唱主角、做“民”星。
我们惊喜地看到,群众正用主动参与文化创造,诠释他们的奔赴。
这份奔赴,可以是稚嫩的笔画——
镇海区骆驼街道朝阳村10岁小学生沈文韬拉着小伙伴,报名参加了区级文化特派员王荆在村里开设的书法课。“王老师上课很有趣,教书法时穿插讲了很多传统文化故事,我爱听。”孩子脸上沾染的墨水、纸端认真的笔画,都让王荆看到了朝阳村人人知书法、家家会书法、户户有书法的“朝阳”。
这份奔赴,可以是动人的音符——
在奉化区裘村镇马头村,88岁村民老陈每天拉着自学的越胡,与一批资深乐器爱好者合奏,将琴声化为生活日常。村里天生“金嗓子”的阿姨、凭借跳舞短视频“吸粉”的店老板、在马头帮花园餐厅驻唱的盲人歌手等,都让省级文化特派员沈姿颖对自己制订的马头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计划充满信心。
随着群众的文化能动性、内驱力不断提升,整个乡村的精气神也在文化特派员送文化、“种”文化中嬗变,甚至成为对外传播优秀乡土文化的窗口。
陈晟带领罗马尼亚学生参观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
打开这扇“窗”,来自罗马尼亚的大学生Andreea在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看到了传统村落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在市级文化特派员陈晟牵线下,这些来自罗马尼亚的大学生走进了这个浙派小山村。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创意民宿,无不让欧洲学生感受到中国乡村之美。传统非遗掐丝珐琅画,更让他们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不仅在于视觉上的感官美,更有着从无到有的创造美。
“这次文化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家乡的文化价值,我们要把村里的文化故事讲好,把乡土文化之美展示给世界。”鞍山村党总支书记邬明忠说。
从改变一群人到改变一个村,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到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文化特派员与村社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被激活。这,正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宁波样本的题中之义,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四明大地的落地生根。
这是一张“铸魂”考卷!
作为答卷人,文化特派员刚刚起笔,有更多文化创意巧思等待他们挥洒,有更多乡风乡韵乡愁等待他们涵养;作为共同答卷人及阅卷人,群众翘首以盼,有更多“民”星亟待登场,有更多美好生活在前方招手。
未来,值得期待。(甬派新闻客户端)